西湖梦寻

明清之际的张岱,被称作小品文的圣手。他原本定居杭州享受着西湖繁华,可是随着大明王朝的灭亡,他不得不得离开此地。因之,西湖的湖光山色和人物风流,就成了他怀念往昔生活的依托,进而有了《西湖梦寻》这一部哀思之作。据其自序:“余生不辰,阔别西湖二十八载,然西湖无日不入吾梦中,而梦中之西湖,未尝一日别余也。……因作《梦寻》七十二则,留之后世,以作西湖之影。”情景交融,每一篇都是好文章。
保俶塔

【原文】

宝石山高六十三丈,周一十三里。钱武肃王封寿星宝石山,罗隐为之记 [罗隐:字昭谏,唐末五代时期道家学者,著有《谗书》《太平两同书》等,力图提炼出一套供天下人使用的“太平匡济术”。早年屡屡应试不第,五十五岁时归吴越王钱镠,历任钱塘令、司勋郎中、给事中等职。] 。其绝顶为宝峰,有保叔塔,一名宝所塔,盖保俶塔也。宋太平兴国元年,吴越王俶闻唐亡而惧,乃与妻孙氏、子惟浚、孙承祐入朝,恐其被留,许造塔以保之。称名,尊天子也 [吴越王俶:吴越忠懿王钱俶,小字虎子,改字文德,吴越国最后一代国主。宋太祖平定江南,钱俶出兵策有功,授天下兵马大元帅。后入朝,仍为吴越国王。太平兴国三年(978)献两浙十三州之地归宋。称名:自称名姓。古时诸侯藩王上表自称姓名,以表臣服。] 。至都,赐礼贤宅以居,赏赉甚厚。留两月遣还,赐一黄袱,封识甚固,戒曰:“途中宜密观。”及启之,则皆群臣乞留俶章疏也,俶甚感惧。既归,造塔以报佛恩。保俶之名,遂误为保叔。不知者遂有“保叔缘何不保夫”之句 [因保俶塔名称之误,民间遂有宋嫂为保佑小叔而造长生塔的传说。后有人闻听,以为叔嫂必有私情,题诗讽刺,原诗为:“为何保叔不保夫,叔何亲密夫何疏。纵然掬尽钱江水,难洗娇娘一生污。”然而皆为附会之言。] 。俶为人敬慎,放归后,每视事,徙坐东偏,谓左右曰:“西北者,神京在焉,天威不违颜咫尺 [天威不违颜咫尺:出自《左传·僖公九年》。周天子遣使者赐胙肉给齐侯,并嘱咐齐侯不必拜谢。齐侯云:“天威不违颜咫尺,小白余敢贪天子之命无下拜?”后以此形容,天意自有鉴察,威严乃在咫尺之间。] ,俶敢宁居乎!”每修省入贡,焚香而后遣之。未几,以地归宋,封俶为淮海国王。其塔,元至正末毁,僧慧炬重建。明成化间又毁,正德九年僧文镛再建。嘉靖元年又毁,二十二年僧永固再建。隆庆三年大风折其顶,塔亦渐圮,万历二十二年重修。其地有寿星石、屯霞石。去寺百步,有看松台,俯临巨壑,凌驾松杪,看者惊悸。塔下石壁孤峭,缘壁有精庐四五间,为天然图画阁。

黄久文《冬日登保俶塔》诗 [黄久文:其人不详,当为明时文人。] :

当峰一塔微,落木净烟浦。

日寒山影瘦,霜泐石棱苦。

山云自悠然,来者适为主。

与子欲谈心,松风代吾语。

夏公谨《保叔塔》诗 [夏公谨:夏言,字公谨,明代政治家、文学家。明武宗正德年间进士,世宗继位后颇受赏识。其人豪迈强直,纵横辩博,官至礼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,擢为首辅,后因严嵩诬陷被冤杀。] :

客到西湖上,春游尚及时。

石门深历险,山阁静凭危。

午寺鸣钟乱,风潮去舫迟。

清樽欢不极,醉笔更题诗。

钱思复《保俶塔》诗 [钱思复:钱惟善,字思复,自号心白道人。元惠宗至正元年以乡荐官至儒学副提举,张士诚占江浙后,钱思复退隐吴江筒川,后又迁居华亭。明洪武初年(1368)卒,与杨维桢、陆居仁合葬于干山,人称三高士墓。] :

金刹天开画,铁檐风语铃。

野云秋共白,江树晚逾青。

凿屋岩藏雨,黏崖石坠星。

下看湖上客,歌吹正沉冥。

【翻译】

宝石山高六十三丈,周回共十三里。钱武肃王时封为寿星宝石山,罗隐作文以记。宝石山的顶峰唤作宝峰,上有保叔塔,又叫宝所塔,其实就是传说中的保俶塔。宋太宗太平兴国元年(976),吴越王钱俶因南唐亡国而心有所惧,便与妻子孙氏、儿子钱惟浚、孙子钱承祐亲往东京,朝见宋皇,那时,钱俶担心自己会被强留在京城,便发愿造佛塔以保佑自身。钱俶自称名姓,以尊宋家天子。到了东京,宋皇果然赐下宅院留居,赏赐亦极为丰富。钱俶留居两月后,宋皇放归钱俶,赐下一个黄绫包裹,封装十分严密,并告诫钱俶道:“回家途中再细细看吧。”钱俶归途中打开包裹,发现里面都是朝臣请求扣留钱俶的奏章,深感宋皇恩德。待归国后,便兑现承诺,造塔以报答佛祖恩情。而这保俶之名,却被人误写作保叔。更有那不知其所以然的蠢人,写下了“保叔缘何不保夫”的诗句。钱俶为人恭敬谨慎,归国后,每每审视朝事,都要偏东面而坐,向左右臣子道:“西北乃是宋皇神京所在之地,所谓天威不违颜咫尺,钱俶我岂敢坐于西北方呢!”每每奉皇命修身反省,朝贺入贡,钱俶必焚香祷告后再遣使者出行。未出两年,钱俶以吴越之地归纳宋朝,被封为淮海国王。保俶塔在元朝至正末年被毁,后为僧人慧炬重建。明宪宗成化年间又被毁,明武宗正德九年(1514)由僧人文镛再建。明世宗嘉靖元年(1522)再度被毁,嘉靖二十二年(1543)时由僧人永固重建。明穆宗隆庆三年(1569),大风折断塔顶,塔身便由此渐渐坍圮,直至明神宗万历二十二年(1594)重修。保俶塔所在之地有寿星石、屯霞石。距离寺宇约百步处,有一看松台,登临俯视,山岩巨壑,人好似凌驾于松树梢上,令看的人心惊肉跳。保俶塔下是陡峭孤壁,沿着山壁外有禅房四五间,是天然图画阁。

【点评】

按历史所记,宋太祖赵匡胤开宝九年(976)十月驾崩,赵光义即位后当即改元太平兴国,所以,钱俶此番入朝时所见的宋皇,当是尚念旧情的宋太祖。等到赵光义当了皇帝,便于太平兴国二年(1977)召钱俶入朝,逼着他纳土归降。可见,保俶塔终究未能“保俶”。

上一篇:大佛头
下一篇:玛瑙寺
元芳,你怎么看?
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
Copyright © 2017-
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,请致邮箱:466698432@qq.com |鄂ICP备13017733号-10
幼学琼林

幼学琼林,又名幼学故事琼林,是明朝人程登吉所撰。程登吉字允升,是西昌人,也就是今天的江西新建。人们有这样一句评价:读了增广会说话,读了幼学走天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