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湖梦寻

明清之际的张岱,被称作小品文的圣手。他原本定居杭州享受着西湖繁华,可是随着大明王朝的灭亡,他不得不得离开此地。因之,西湖的湖光山色和人物风流,就成了他怀念往昔生活的依托,进而有了《西湖梦寻》这一部哀思之作。据其自序:“余生不辰,阔别西湖二十八载,然西湖无日不入吾梦中,而梦中之西湖,未尝一日别余也。……因作《梦寻》七十二则,留之后世,以作西湖之影。”情景交融,每一篇都是好文章。
玛瑙寺

【原文】

玛瑙坡在保俶塔西,碎石文莹,质若玛瑙,土人采之,以镌图篆。晋时遂建玛瑙宝胜院,元末毁,明永乐间重建。有僧芳洲仆夫艺竹得泉,遂名仆夫泉。山颠有阁,凌空特起,凭眺最胜,俗称玛瑙山居。寺中有大钟,侈弇齐适,舒而远闻,上铸《莲经》七卷,《金刚经》三十二分 [《莲经》:《妙法莲华经》,简称《法华经》,是佛陀释迦牟尼晚年时所宣讲,明示不分贫富贵贱,人人皆可成佛。《金刚经》:《金刚般若波罗蜜经》,亦称《般若经》,来自印度的初期大乘佛教。传入中国以来,注解颇多,杂合了浓厚的真常理论和儒道信仰。] 。昼夜十二时,供六僧撞之。每撞一声,则《法华》七卷、《金刚》三十二分,字字皆声。吾想清夜闻钟,起人道念,一至旦昼,无不牿亡。今于平明白昼时听钟声,猛为提醒,大地山河,都为震动,则铿一响,是竟《法华》一转、《般若》一转矣。内典云 [内典:佛法是心性内求的学问,所以称为内学,佛经为内典。] :人间钟鸣未歇际,地狱众生刑具暂脱此间也。鼎革以后,恐寺僧惰慢,不克如前。

张岱《玛瑙寺长鸣钟》诗:

女娲炼石如炼铜,

铸出梵王千斛钟。

仆夫泉清洗刷早,

半是顽铜半玛瑙。

锤金琢玉昆吾刀,

盘旋钟纽走蒲牢。

十万八千《法华》字,

《金刚般若》居其次。

贝叶灵文满背腹,

一声撞破莲花狱。

万鬼桁杨暂脱离,

不愁漏尽啼荒鸡。

昼夜百刻三千杵,

菩萨慈悲泪如雨。

森罗殿前免刑戮,

恶鬼狰狞齐退役。

一击渊渊大地惊,

青莲字字有潮音。

特为众生解冤结,

共听毗庐广长舌。

敢言佛说尽荒唐,

劳我阇黎日夜忙。

安得成汤开一面,

吉网罗钳都不见。

【翻译】

玛瑙坡在保俶塔的西面,那里的碎石自有斑斓光泽,质若玛瑙,当地人采来镌刻图篆,以此谋生。晋朝时曾建玛瑙宝胜院,元朝末年被毁,明永乐时重建。有僧人芳洲雇人种翠竹而得清泉,故名仆夫泉。山顶有楼阁,凌空而起,最适宜远眺,俗称玛瑙山居。寺中有一大钟,钟口大小正合适,每逢敲钟,其声舒缓,远处可闻,钟上铸《莲经》七卷,《金刚经》三十二分。每昼夜十二时辰,命六个僧人按时撞钟。每撞一声,则如同诵念《莲经》七卷、《金刚经》三十二分,字字皆声。我常想,夜来闻此钟声,人易起修道之念,而至白昼时,此念便又消亡。如今白昼时亦能听此钟声,便猛觉惊醒,那大地山河都要为之震动,那钟声铿锵一响,竟是将《莲经》《金刚经》都念过一遍了。内典中曾说:人间钟声未断绝之时,地狱里受刑的众生可以暂时解脱。只怕改朝换代之后,僧人们大多懒惰,不能似从前那般用心撞钟了。

【点评】

越剧《红楼梦》结局之时,贾宝玉在潇湘馆哭完灵,遥遥听见钟声,便抛却了不离不弃通灵玉,萧然出尘去了。这里,张岱也说,闻得钟声便思道念。然而,若是心中没有一点清净之念,别说有钟磬在耳,就是佛祖在前,又有几人能猛然惊醒?

上一篇:保俶塔
下一篇:智果寺
元芳,你怎么看?
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
Copyright © 2017-
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,请致邮箱:466698432@qq.com |鄂ICP备13017733号-10
幼学琼林

幼学琼林,又名幼学故事琼林,是明朝人程登吉所撰。程登吉字允升,是西昌人,也就是今天的江西新建。人们有这样一句评价:读了增广会说话,读了幼学走天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