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湖梦寻

明清之际的张岱,被称作小品文的圣手。他原本定居杭州享受着西湖繁华,可是随着大明王朝的灭亡,他不得不得离开此地。因之,西湖的湖光山色和人物风流,就成了他怀念往昔生活的依托,进而有了《西湖梦寻》这一部哀思之作。据其自序:“余生不辰,阔别西湖二十八载,然西湖无日不入吾梦中,而梦中之西湖,未尝一日别余也。……因作《梦寻》七十二则,留之后世,以作西湖之影。”情景交融,每一篇都是好文章。
烟霞石屋

【原文】

由太子湾南折而上为石屋岭。过岭为大仁禅寺,寺左为烟霞石屋。屋高厂虚明,行迤二丈六尺,状如轩榭,可布几筵。洞上周镌罗汉五百十六身。其底邃窄通幽,阴翳杏霭。侧有蝙蝠洞,蝙蝠大者如鸦,挂搭连牵,互衔其尾。粪作奇臭,古庙高梁,多受其累。会稽禹庙亦然。由山椒右旋为新庵,王予安亹、陈章侯洪绶尝读书其中 [王予安亹:王亹,字予安,号遁纳。明末“云门十子”之一,与陈洪绶、张岱等刊印《水浒叶子》。陈章侯洪绶:陈洪绶,参见卷二《西湖西路·岣嵝山房》第三条笺注。] 。余往访之,见石如飞来峰,初经洗出,洁不去肤,隽不伤骨,一洗杨髡凿佛之惨。峭壁奇峰,忽露生面,为之大快。建炎间,里人避兵其内,数千人皆获免。岭下有水乐洞,嘉泰间为杨郡王别圃 [杨郡王:杨沂中,字正甫,宋朝将领。娴习孙武、吴起兵法,善于骑射。靖康元年(1126),与张俊、田师中随从信德府守将梁扬祖进京勤王,升任阁门祗候。后因协助韩世忠攻打伪齐皇帝刘豫,名震北方。高宗绍兴三十一年(1161)进封同安郡王,赐玉带,朔望时入朝。] 。垒石筑亭,结构精雅。年久芜秽不治,水乐绝响。贾秋壑以厚直得之 [贾秋壑:贾似道,参见《西湖总记·明圣二湖》第十二条笺注。] ,命寺僧深求水乐所以兴废者,不得其说。一日,秋壑往游,俯睨旁听,悠然有会,曰:“谷虚而后能应,水激而后能响,今水潴其中,土壅其外,欲其发响,得乎?”亟命疏壅导潴,有声从洞涧出,节奏自然。二百年胜概,一日始复。乃筑亭,以所得东坡真迹,刻置其上。

苏轼《水乐洞小记》:

钱塘东南有水乐洞,泉流岩中,皆自然宫商。又自灵隐、下天竺而上,至上天竺,溪行两山间,巨石磊磊如牛羊,其声空砻然,真若钟鼓,乃知庄生所谓天籁,盖无在不有也。

袁宏道《烟霞洞小记》:

烟霞洞,亦古亦幽,凉沁入骨,乳汁涔涔下。石屋虚明开朗,如一片云,欹侧而立,又如轩榭,可布几筵。余凡两过石屋,为佣奴所据,嘈杂若市,俱不得意而归。

张京元《石屋小记》:

石屋寺,寺卑下无可观。岩下石龛,方广十笏 [十笏:唐时《法苑珠林·感通篇》中称,唐显庆年间王玄策出使西域,路过维摩居士故居,以笏量宅基,只有十笏,故号方丈之室。后以十笏来形容面积较小的建筑物。] ,遂以屋称。屋内,好事者置一石榻,可坐。四旁刻石像如傀儡,殊不雅驯。想以幽僻得名耳。出石屋西,上下山坡夹道皆丛桂,秋时着花,香闻数十里,堪称金粟世界 [金粟:桂花别称,因其花黄细如粟。] 。

又《烟霞寺小记》:

烟霞寺在山上,亦荒落,系中贵孙隆易创,颇新整。殿后开宕取土,石骨尽出,巉峭可观。由殿右稍上两三盘,经象鼻峰东折数十武,为烟霞洞。洞外小亭踞之,望钱塘如带。

李流芳《题烟霞春洞画》:

从烟霞寺山门下眺,林壑窈窕,非复人境。李花时尤奇,真琼林瑶岛也。犹记与闲孟、无际 [闲孟:郑胤骥,字闲孟。明末文人,与李流芳是亲家。无际:汪明际,字无际,号雷庵。精易学,旁及诗画,举万历乡试,历工部员外,后因向皇帝进谏而受廷杖,遂亡。] ,自法相寺至烟霞洞,小憩亭子,渴甚,无从得酒。见两伧父携榼至,闲孟口流涎,遽从乞饮,伧父不顾。予辈大怪。偶见梁间恶诗书一板上,乃抉而掷之。伧父跄踉而走。念此辄喷饭不已也。

【翻译】

由太子湾向南,登山而上,有一座石屋岭。走过岭峰则有大仁禅寺,寺的左面便是烟霞石屋。石屋高敞明亮,延伸开竟有两丈六尺多宽,形制如同轩阁小榭,可以安排宴席。洞内四周雕刻着五百六十座罗汉像,洞底狭窄幽深,枝叶遮蔽,雾霭缭绕。旁边有蝙蝠洞,内中蝙蝠大如乌鸦一般,倒挂着彼此牵连,相互叼着尾巴。这蝙蝠粪便极臭,山间古庙的梁柱之上常常洒满粪便,难以清理。听说,会稽的大禹庙内也是如此。自山椒巨石向右转,乃是新庵,王予安、陈章侯曾经在这里读书。我前往寻访,只见石头形似飞来峰,刚刚经过风雨洗涤,整洁而不失滋润之色,隽秀而不毁神韵,将杨髡凿刻佛像的惨状尽皆除去。此间山崖峭壁,峰岭奇特,忽然露出不曾见过的景致,令人心中大感快意。宋高宗建炎年间,乡里之人到这里躲避兵灾,数千人皆得活命。山岭之下有水乐洞,是宋宁宗嘉泰年间杨郡王的别墅花园。园中垒石修筑亭阁,结构精巧雅致,可惜年久失修,荒草满地,水乐亦从此绝响。贾似道出高价得此园林,命寺中僧人查找水乐洞绝响的原因,却最终未能解谜。一日,贾似道来此游览,俯身细听,忽然有了领会,因道:“山谷空虚方能有回应,水声激越而后才可有响动,如今水积蓄其中,土堆在外围,想要它发出响声,怎么可能?”于是命人疏导水池,果然水声从洞中发出,节奏自然流畅,仿若乐声。这二百年的胜景,终于由此重见天日。贾似道便在此筑造亭阁,用其所得的苏东坡的真迹,集字刻印在上。

苏轼《水乐洞小记》:

钱塘的东南面有水乐洞,泉水流出岩石中,发出自然和谐的音乐。而从灵隐寺、下天竺寺往上走,来至上天竺寺,溪水流淌在两山之间,巨石层层叠叠如同牛羊相聚,那声音则空旷轰然,好似钟鼓之声,至此方知庄子所言天籁之音,果然真的存在。

袁宏道《烟霞洞小记》:

烟霞洞,古雅且幽静,凉爽沁入肌骨,钟乳石上有汁液涔涔流下。此间石屋空旷开朗,好似一片云朵,斜倚着看,又好似亭轩楼榭,可以安排开宴席。我曾两次路过石屋,可惜被仆役一类俗人占据,嘈杂仿若市集,令我扫兴失意而归。

张京元《石屋小记》:

石屋寺的景致毫无品相,没有什么可看的。但山岩下有一石龛,长宽约有十笏之大,便称之为石屋。有好事者在屋内放置一方石榻,可以坐卧,旁边雕刻的石像犹如傀儡,实在不够雅观,想来只是因为幽僻而得此名声。出了石屋往西,上下山坡的道路上满是桂花丛,秋日花开,幽香之气弥漫数十里,真堪称金粟世界。

又《烟霞寺小记》:

烟霞寺在山上,也已经十分荒凉了。寺宇后经太监孙隆改建,这才焕然一新。大殿后开山取土,而岩石尽皆露出,形态巉峭可作观赏。由大殿向右,约有两三个盘折,经象鼻峰向东约有数十武远,便是烟霞洞。洞外坐落着一间小亭,眺望而去,钱塘江犹似锦带。

李流芳《题烟霞春洞画》:

从烟霞寺山门处往下眺望,树林幽深,绝非世人可以出入之地。当时李花正艳,景致堪称琼林瑶岛。犹记得与郑闲孟、汪明际一道,自法相寺行至烟霞洞,于亭中小憩,当时极为口渴,却无处买酒。忽见两个村夫挑着酒罐而来,郑闲孟当即口水横流,便上前要买来解馋,那村夫却不理会。我等大感奇怪,偶然见梁间木板上题写着一首臭诗,便撬了下来去砸那村夫,吓得村夫跌跌撞撞地逃走。此后,我等每每想起此事,便大笑不止。

【点评】

想贾似道一代权奸之臣,往往被人附会作淫逸庸俗之辈,然而在张岱的文字里,却隐隐透着对他的某些认可。譬如水乐洞二百年胜景得以重现,全仗贾似道之力。若不是他心中深得山水之趣,哪里能如此。

上一篇:南高峰
下一篇:高丽寺
元芳,你怎么看?
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
Copyright © 2017-
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,请致邮箱:466698432@qq.com |鄂ICP备13017733号-10
幼学琼林

幼学琼林,又名幼学故事琼林,是明朝人程登吉所撰。程登吉字允升,是西昌人,也就是今天的江西新建。人们有这样一句评价:读了增广会说话,读了幼学走天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