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原文】
三茅观在吴山西南。三茅者,兄弟三人,长曰盈,次曰固,季曰衷 [三茅:指茅盈、茅固、茅衷兄弟三人。西汉时人,道教茅山派创始人,后世尊为三茅真君。] ,秦初咸阳人也。得道成仙,自汉以来,即崇祀之。第观中三像,一立、一坐、一卧,不知何说。以意度之,或以行立坐卧,皆是修炼功夫,教人不可蹉过耳。宋绍兴二十年,因东京旧名,赐额曰宁寿观。元至元间毁,明洪武初重建。成化十年建昊天阁。嘉靖三十五年,总制胡宗宪以平岛夷功,奏建真武殿。万历二十一年,司礼孙隆重修,并建钟翠亭、三义阁。相传观中有褚遂良小楷《阴符经》墨迹 [褚遂良:字登善,唐朝政治家、书法家。博学多才,精通文史,入唐后任谏议大夫、中书令。其书法初学虞世南,后取法王羲之,与欧阳询、虞世南、薛稷并称“初唐四大家”。《阴符经》:全称《黄帝阴符经》,一部高度精炼的道教经书,论涉养生要旨、气功、房中等方面。] 。景定庚申,宋理宗以贾似道有江汉功 [江汉功:此处乃指宋理宗绍定五年(1232),蒙古进犯鄂州江汉之时,贾似道引兵援救,利用忽必烈回国争夺汗位的时机签订和约,却向朝廷谎称大捷。] ,赐金帛巨万,不受,诏就本观取《阴符经》,以酬其功。此事殊韵,第不应于贾似道当之耳。余尝谓曹操、贾似道千古奸雄,乃诗文中之有曹孟德,书画中之有贾秋壑,觉其罪业滔天,减却一半。方晓诗文书画,乃能忏悔恶人如此。凡人一窍尚通,可不加意诗文、留心书画哉?
徐渭《三茅观观潮》诗:
黄幡绣字金铃重,
仙人夜语骑青凤。
宝树攒攒摇绿波,
海门数点潮头动。
海神罢舞回腰窄,
天地有身存不得。
谁将练带括秋空?
谁将古概量春雪?
黑鳌载地几万年,
昼夜一身神血干。
升沉不守瞬息事,
人间白浪今如此。
白日高高惨不光,
冷虹随身萦城隍。
城中那得知城外,
却疑寒色来何方。
鹿苑草长文殊死,
狮子随人吼祗树。
吴山石头坐秋风,
带着高冠拂云雾。
又《三茅观眺雪》诗:
高会集黄冠,琳宫夜坐阑。
梅芳成蕊易,雪谢作花难。
檐月沉怀暖,江峰入坐寒。
暮鸦惊炬火,飞去破烟岚。
【翻译】
三茅观在吴山的西南面。所谓三茅,乃是兄弟三人,大哥叫茅盈,二哥叫茅固,三弟叫茅衷,都是秦朝初年咸阳人氏。这兄弟三人后来得道成仙,自汉朝以来,一直受百姓们的崇信祭祀。观中有三座雕像,一个站着,一个坐着,一个卧着,也不知道有什么说法。以我自己的意思揣度,大约是说行立坐卧都是修炼的方式吧,希望人们不要蹉跎了时光,耽误了修行。宋高宗绍兴二十年(1150),皇上因袭了东京城中的旧名,赐下宁寿观的匾额。元惠宗至元年间被毁,明太祖洪武初年重建。明宪宗成化十年(1474)时又建造了昊天阁。明世宗嘉靖三十五年(1556)时,总督胡宗宪因为平定了海寇,奏请修建真武殿。明神宗万历二十一年(1593),司礼监太监孙隆又重修,并建起钟翠亭、三义阁。相传观中存有唐朝褚遂良的小楷手迹《阴符经》。宋理宗景定元年(1260),皇上因为贾似道平定鄂州江汉的功劳,赐下上万的金帛,贾似道不肯接受,皇上便下诏取三茅观中的《阴符经》,奖励其功劳。这件事真是极具雅韵,有人以为不应该出现在贾似道的身上罢了。我却认为,曹操、贾似道都是千古奸雄,但是曹操诗文绝妙,贾似道书画极佳,便觉得他们纵然罪恶滔天,也减去半分了。原来才知道诗文书画,能够令恶人的恶业得到忏悔。想那些寻常人不曾作恶,心窍仍通,岂能不读诗文、不学书画呢?
【点评】
从三茅观说至《阴符经》,再到张岱的奸雄之论,正应和了张岱前段所言,行立坐卧皆是修行,而诗文书画也是修行,世间种种,但存一念真诚,亦有其功德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