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湖梦寻

明清之际的张岱,被称作小品文的圣手。他原本定居杭州享受着西湖繁华,可是随着大明王朝的灭亡,他不得不得离开此地。因之,西湖的湖光山色和人物风流,就成了他怀念往昔生活的依托,进而有了《西湖梦寻》这一部哀思之作。据其自序:“余生不辰,阔别西湖二十八载,然西湖无日不入吾梦中,而梦中之西湖,未尝一日别余也。……因作《梦寻》七十二则,留之后世,以作西湖之影。”情景交融,每一篇都是好文章。
玉泉寺

【原文】

玉泉寺为故净空院。南齐建元中,僧昙起说法于此 [僧昙起:按《西湖游览志》所记,当为僧昙超。南齐时僧人,齐太祖即位,被敕往辽东弘赞禅道,后居钱塘灵隐山。] ,龙王来听,为之抚掌出泉,遂建龙王祠。晋天福三年,始建净空院于泉左。宋理宗书“玉泉净空院”额。祠前有池亩许,泉白如玉,水望澄明,渊无潜甲。中有五色鱼百馀尾,投以饼饵,则奋鬐鼓鬣 [奋鬐鼓鬣:鬐为鱼脊之鳍;鬣原指兽类颈上长毛,此处指鱼胸之鳍。] ,攫夺盘旋,大有情致。泉底有孔,出气如橐籥 [橐籥:古代冶炼时用以鼓风吹火的装置。] ,是即神龙泉穴。又有细雨泉,晴天水面如雨点,不解其故。泉出可溉田四千亩。近者曰鲍家田,吴越王相鲍庆臣采地也 [鲍庆臣:字庆臣。唐末五代余人,纯厚有胆略。初隶浙东观察使刘汉宏部为牙将,后归吴越王钱镠,以战功为衢州应援指挥使,累迁至同平章事兼侍中。] 。万历二十八年,司礼孙东瀛于池畔改建大士楼居 [孙东瀛:孙隆。] 。春时,游人甚众,各携果饵到寺观鱼,喂饲之多,鱼皆餍饫,较之放生池,则侏儒饱欲死矣 [侏儒饱欲死:典出《汉书·东方朔传》。东方朔曾向汉武帝谏言:“侏儒长三尺余,捧一囊粟,钱二百四十;臣朔长九尺余,亦捧一囊粟,钱二百四十。侏儒饱欲死,臣朔饥欲死。”此处乃是形容池中之鱼。] 。

金堡《玉泉寺》诗: [金堡:字卫公,又字道隐。明末僧人。崇祯十三年(1640)进士,明亡后出家为僧。曾为张岱《西湖梦寻》作序。]

在昔南齐时,说法有昙起。

天花堕碧空,神龙听法语。

抚掌一赞叹,出泉成白乳。

澄洁更空明,寒凉却酷暑。

石破起冬雷,天惊逗秋雨。

如何烈日中,水纹如碎羽。

言有橐籥声,气孔在泉底。

内多海大鱼,狰狞数百尾。

饼饵骤然投,要遮全振旅。

见食即忘生,无怪盗贼聚。

【翻译】

玉泉寺就是往日的净空院。南齐高帝建元年间,和尚昙起在这里说法,龙王竟然也来听讲,听完后欢欣鼓舞,鼓掌而涌出泉水,于是这里便修建了龙王祠。后晋高祖天福三年(938),才在泉水左边修建净空院,后来,宋理宗为之题写“玉泉净空院”的匾额。龙王祠前有一亩见方的水池,泉水洁白如玉,望去水色澄明,没有深藏水底的龙鳞甲兽。池中有五色鱼数百条,投去糕饼,鱼儿便弓起背脊,张开颔鳍,你抢我夺,盘旋游翔,极有情趣。泉底有个孔眼,能似风箱一般出气,这便是神龙泉穴。又有细雨泉,晴天时水面仿佛有雨滴洒落,实在难解其中奥秘。这里流出的泉水可灌溉四千亩的田地,附近一带叫鲍家田,是吴越王的相国鲍庆臣的封地。明神宗万历二十八年(1600),司礼太监孙东瀛在池畔改建观音大士楼。每逢春天,游人甚多。各自带着果脯糕点来寺中看鱼,投喂的食物足令池中鱼儿吃饱。比起观音大士楼放生池中的鱼儿们,这里的鱼可谓是“侏儒饱欲死”了。

【点评】

真羡慕玉泉寺池中的鱼儿们。在这山清水秀之地,既无深渊潜甲的欺凌,又有人投喂果饵,日日饱食,自在逍遥。想想,能在此处安居,何苦还要去那西天佛祖的化龙池呢?

上一篇:暂无
下一篇:集庆寺
元芳,你怎么看?
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
Copyright © 2017-
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,请致邮箱:466698432@qq.com |鄂ICP备13017733号-10
幼学琼林

幼学琼林,又名幼学故事琼林,是明朝人程登吉所撰。程登吉字允升,是西昌人,也就是今天的江西新建。人们有这样一句评价:读了增广会说话,读了幼学走天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