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湖梦寻

明清之际的张岱,被称作小品文的圣手。他原本定居杭州享受着西湖繁华,可是随着大明王朝的灭亡,他不得不得离开此地。因之,西湖的湖光山色和人物风流,就成了他怀念往昔生活的依托,进而有了《西湖梦寻》这一部哀思之作。据其自序:“余生不辰,阔别西湖二十八载,然西湖无日不入吾梦中,而梦中之西湖,未尝一日别余也。……因作《梦寻》七十二则,留之后世,以作西湖之影。”情景交融,每一篇都是好文章。
集庆寺

【原文】

九里松,唐刺史袁仁敬植 [袁仁敬:按《唐诗纪事》所载,当为袁仁恭,乃唐玄宗开元年间杭州刺史。] 。松以达天竺,凡九里,左右各三行,每行相去八九尺。苍翠夹道,藤萝冒涂,走其下者,人面皆绿。行里许,有集庆寺,乃宋理宗所爱阎妃功德院也 [阎妃:宋理宗晚年宠妃,初封婉容,后升贵妃。恃宠乱政,结党营私,为百姓深恨。] 。淳祐十一年建造。阎妃,鄞县人,以妖艳专宠后宫。寺额皆御书,巧丽冠于诸刹。经始时,望青采斫,勋旧不保,鞭笞追逮,扰及鸡豚。时有人书法堂鼓云:“净慈灵隐三天竺,不及阎妃好面皮。”理宗深恨之,大索不得。此寺至今有理宗御容两轴。六陵既掘,冬青不生 [六陵既掘:按《资治通鉴·元纪二》所载,元世祖至元年间,江南释教都总统杨琏真伽勾结宰相桑哥发掘宋陵,南宋高宗、孝宗、光宗、宁宗、理宗、度宗之墓皆被盗。] ,而帝之遗像竟托阎妃之面皮以存,何可轻诮也。元季毁,明洪武二十七年重建。

张京元《九里松小记》:

九里松者,仅见一株两株,如飞龙劈空,雄古奇伟。想当年万绿参天,松风声壮于钱塘潮,今已化为乌有。更千百岁,桑田沧海,恐北高峰头有螺蚌壳矣,安问树有无哉!

陈玄晖《集庆寺》诗 [陈玄晖:明天启年间进士,官翰林院修纂,后升兵部都给事。] :

玉钩斜内一阎妃,

姓氏犹传真足奇。

宫嫔若非能佞佛,

御容焉得在招提。

布地黄金出紫薇,

官家不若一阎妃。

江南赋税凭谁用,

日纵平章恣水嬉。

开荒筑土建坛 集庆寺

功德巍峨在石碑。

集庆犹存宫殿毁,

面皮真个属阎妃。

昔日曾传九里松,

后闻建寺一朝空。

放生自出罗禽鸟,

听信阇黎说有功。

【翻译】

九里松是唐代刺史袁仁敬所种。松林直达天竺寺前,共有九里,左右各三行,每行间距八九尺。苍枝翠叶,夹道排列,藤萝薜荔,遮掩道路。人在树下行走,面颊都映衬成绿色了。走出数里,有座集庆寺,乃是宋理宗宠妃阎氏的功德院,修建于淳祐十一年(1251)。阎妃,鄞县人,因容貌妖艳而专宠于后宫。寺院匾额皆出自宋理宗御笔,殿堂精巧富丽,胜过其他寺院。兴建此寺时,但凡见到树木便要砍伐,有功勋的旧臣出面相护,竟也被鞭笞追捕,搅得鸡犬不宁。当时有人在法堂的鼓面上题诗云:“净慈灵隐三天竺,不及阎妃好面皮。”宋理宗闻知,恨之入骨,下令严加缉捕,却未抓着此人。时至今日,寺中还存有两幅宋理宗的画像。杨琏真伽挖掘南宋六陵后,集庆寺旁连冬青树都不能存活,想不到宋理宗的遗像竟可以仗着阎妃的美貌而留存,真叫后人无法轻易责备阎妃了。元朝末年时,集庆寺被毁,至明太祖洪武二十七年(1394)重建。

张京元《九里松小记》:

所谓九里松,如今只能见到一两株了。其形态如飞龙劈空,雄健古朴,奇绝壮美。想当年,这里乃是万丛绿树,高可参天,松风之声比那钱塘潮声还要壮阔,今日却都化为乌有了。而千百岁后,沧海桑田,只怕北高峰上也会有螺蚌壳了,哪里能问此松树是否还存留着呢?

【点评】

沧海尚未化作桑田,西湖的九里松却已经没有了。集庆寺如今也没有了,那两幅宋理宗的御容也不知流落到何方,或者,俱都灰飞烟灭。可见,阎妃的面皮终究也不是什么了不得的事物。想天地万物,在“光阴”二字前,都是浮云。

上一篇:玉泉寺
下一篇:飞来峰
元芳,你怎么看?
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
Copyright © 2017-
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,请致邮箱:466698432@qq.com |鄂ICP备13017733号-10
幼学琼林

幼学琼林,又名幼学故事琼林,是明朝人程登吉所撰。程登吉字允升,是西昌人,也就是今天的江西新建。人们有这样一句评价:读了增广会说话,读了幼学走天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