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原文】
北山两关王庙。其近岳坟者,万历十五年为杭民施如忠所建。如忠客燕,涉潞河,飓风作,舟将覆,恍惚见王率诸河神拯救获免,归即造庙祀之,并祀诸河神。冢宰张瀚记之 [冢宰:原为周代六卿之一,后以此代称礼部尚书。张瀚:字子文,嘉靖年间进士,历任大名知府、右副督御史,万历初年(1573)擢升礼部尚书。] 。其近孤山者,旧祠卑隘。万历四十二年,金中丞为导首鼎新之 [金中丞:金士忠,字元卿,万历二十年(1592)进士,因平倭有功,官至有右佥都御史,巡抚延绥。] 。太史董其昌手书碑石记之 [董其昌:参见卷一《西湖北路·岳王坟》第二十七条笺注。] 。
其词曰:
西湖列刹相望,梵宫之外,其合于祭法者,岳鄂王、于少保与关神而三尔 [岳鄂王:岳飞。于少保:于谦,字廷益,号节庵。明朝名臣、民族英雄。永乐十九年(1421)进士,宣德初授御史,曾随宣宗镇压汉王朱高煦之叛,升任巡按江西,后为兵部尚书。忧国忘身,口不言功,自奉俭约,然而性固刚直,颇遭众忌,英宗复辟后遭诬杀,与岳飞、张煌言并称“西湖三杰”。] 。甲寅秋,神宗皇帝梦感圣母中夜传诏,封神为伏魔帝君,易兜鍪而衮冕 [兜鍪:将士的头盔。《东观汉记·马武传》云:“身被兜鍪铠甲,持戟奔击。”衮冕:帝王和士大夫的吉服。《仪礼·觐礼》记载:“天子衮冕,负斧依。”] ,易大纛而九斿 [大纛:古代军队的大旗。宋欧阳修《昼锦堂记》云:“然则高牙大纛,不足为公荣。”九斿:古代旌旗上的九条丝织垂饰。《礼记·乐记》记载:“龙旂九斿,天子之旌也。”] 。五帝同尊,万灵受职 [五帝:此处当指上古时代的五位部落首领,即黄帝、颛顼、帝喾、尧、舜。] 。视操、懿、莽、温偶奸大物 [操懿莽温:指汉末曹操、三国曹魏司马懿、西汉王莽、东晋桓温,此四人或是挟天子以令诸侯,或是谋朝篡位,为后世所訾议。] ,生称贼臣,死堕下鬼,何啻天渊。顾旧祠湫隘,不称诏书播告之意。金中丞父子爰议鼎新,时维导首,得孤山寺旧址,度材垒土,勒墙墉,庄像设,先后三载而落成。中丞以余实倡议,属余记之。
余考孤山寺,且名永福寺。唐长庆四年,有僧刻《法华》于石壁。会元微之以守越州 [元微之:元稹,字微之,唐朝著名诗人。元稹年少即有才名,与白居易同科及第,并结为终生诗友,二人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,世称“元白”,诗作为“元和体”。] ,道出杭,而杭守白乐天为作记。有九诸侯率钱助工,其盛如此。成毁有数,金石可磨,越数百年而祠帝君。以释典言之,则旧寺非所谓现天大将军身,而今祠非所谓现帝释身者耶 [天大将军:按《石氏星经》所记:“天大将军十二星,在娄宿之北……中央大星,天之大将也。”天大将军是指挥西北战场战斗的统帅。帝释:本为印度教神明,司职雷电与战斗,后被佛教吸收为护法神,保护佛陀、佛法和出家人。文中的天大将军和帝释当是指被百姓认作已化身神明的关王爷。] ?至人舍其生而生在,杀其身而身存。孔曰成仁,孟曰取义 [孔曰成仁:出自《论语·卫灵公》:“志士仁人,无求生以害仁,有杀身以成仁。”孟曰取义:出自《孟子·告子上》:“生亦我所欲也,义亦我所欲也;二者不可得兼,舍生而取义者也。”] ,与《法华》一大事之旨何异也。彼谓忠臣义士犹待坐蒲团、修观行而后了生死者,妄矣。然则石壁岿然,而石经初未泐也。顷者四川歼叛,神为助力,事达宸聪,非同语怪。惟辽西黠卤尚缓天诛,帝君能报曹而有不报神宗者乎 [辽西黠卤:指东北地区女真族,明末时常骚扰边境。天诛:指明朝对女真的讨伐。报曹:指赤壁大战中,关羽华容道放逃曹操之事。] ?左挟鄂王,右挟少保,驱雷部,掷火铃 [雷部:雷神。北宋时期,雷神逐渐被认作是可以掌物掌人、司生司杀的神明,此处用以形容关帝的神权。火铃:指道士所用的法器,此处亦指关帝之神威。] ,昭陵之铁马嘶风 [昭陵之铁马:昭陵为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寝。据《安禄山事迹》所载,安史之乱时,唐军与贼将崔乾佑战而不胜,忽有叔伯黄旗军前来助战,后昭陵官员奏报,陵前石人、石马皆汗湿,以为太宗显灵。] ,蒋庙之塑兵濡露 [蒋庙之塑兵:东汉蒋子文死后为蒋山之神,据《南史·曹景宗传》记载,梁武帝往蒋庙求雨,其时,曹景宗正与魏军在钟离交战,忽然无雨而水涨,打败敌军,凯旋之后,见蒋庙中人马脚皆泥湿。] ,谅荡魔皆如蜀道矣。先是金中丞抚闽,藉神之告,屡歼倭夷,上功盟府,故建祠之费,视众差巨,盖有夙愿云。
寺中规制精雅,庙貌庄严,兼之碑碣清华,柱联工确,一以文理为之,较之施庙,其雅俗真隔霄壤。
董其昌《孤山关王庙柱铭》:
忠能择主,鼎足分汉室君臣;
德必有邻,把臂呼岳家父子。
宋兆禴《关帝庙柱联》: [宋兆禴:又名尔孚,号喜公。出身望族,崇祯年间进士,任江西广昌县令、浙江仁和县令,以诗名世。]
从真英雄起家,直参圣贤之位;
以大将军得度,再现帝王之身。
张岱《关帝庙柱对》:
统系让偏安,当代天王归汉室;
春秋明大义,后来夫子属关公。
【翻译】
北山有两座关王庙,靠近岳王坟的乃是明神宗万历十五年(1587)时,杭州百姓施如忠所建。施如忠客行燕北,乘船过潞河时,忽然狂风大作,船几乎要翻了,恍惚间,看见关王爷带领各路河神前来搭救,最终平安无事。归来后,施如忠便建庙祭祀关王爷并各路河神。吏部尚书张瀚撰文记述了此事。那座靠近孤山的关王庙乃是旧庙,地方偏僻狭窄。万历四十二年(1614)时,金中丞提议将庙宇翻新。太史公董其昌亲书碑文,刻石以记。
其文如下:
西湖寺宇众多,除佛寺外,可以受人祭祀的,只有岳飞、于谦、关羽三位。万历四十二年(1614)秋天,明神宗在梦中受圣母感召,因此封关王为伏魔帝君,将其头盔换为帝王的衮冕,军队旌旗换作天子九斿,受五帝之尊荣,以万灵为职属。想古时曹操、司马懿、王莽、桓温之奸雄人物,生时被称作奸臣,死后堕入鬼道,与关王爷相比,真是天壤之别。如今,旧庙积水狭小,与圣上通告天下之意并不相称,故而金中丞父子提议重新翻修,当时几位领头人物,在孤山寺上寻得旧址,计算了材料土石,围砌屋墙,设庄严神像,前前后后共三年方才落成。金中丞因为亦是倡议者之一,便嘱咐我撰文记述此事。
我考据了孤山寺的历史,原来孤山寺又叫永福寺。唐穆宗长庆四年(824)时,有僧人在石壁上凿刻《法华经》。恰好当时元稹为越州太守,路过杭州,白居易还曾作文记述此事。当时,有九位地方诸侯号召捐钱助工,盛况空前。正所谓成败自有天数,金石亦可打磨,故而数百年来百姓们仍旧在祭祀关王爷。若是按佛经所言,旧时寺庙不是天大将军的显灵之地,那么今日的庙堂也不是帝释的现身之地吧?那高德之人舍生而得永生,杀身而神永存,孔子曰成仁,孟子曰取义,这与《法华经》的教义有什么不同呢?有人说,忠臣义士也须要坐蒲团、修行止后才能看透生死,这话真是虚妄。然而,石壁犹自岿然不动,石经尚未刊刻成,却忽然有四川贼寇叛乱,神力相助,此事传达天听,也并非怪异之事。恰好辽西女真向朝廷请求停战,想当日关王爷华容道能报曹操旧恩,如今岂能不报当今圣君重修庙宇之德?而神像左为岳飞,右为于谦,驱驰雷电之神,投掷火铃法器,想昭陵有铁马嘶风之事,蒋庙也有泥马显灵,想必涤荡妖魔都似蜀道神兵一般。先前,金中丞巡抚福建,向神明求告,故而屡屡歼灭倭寇,功业记录于朝廷府册,而这修建庙宇的费用,众人所捐钱款各有差异,大约也是宿缘。
如今,寺中规制极为精雅,庙宇庄严,加上碑文清秀华美,樱柱对联工整,皆是礼义之事。相较于那些施舍庙宇的人,真是雅情俗态自有天壤之别。
【点评】
不难看出,张岱对古来英雄是极为崇敬的,先有岳王爷,如今是关王爷。想来,张岱经历家国亡丧之时,必是极其盼望关王爷显灵的。
可惜,成毁有数,明朝究竟亡了。西湖之美,也只能梦里来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