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原文】
《水经注》曰 [《水经注》:北魏郦道元所著地理书籍。《水经》一书约一万余字,《水经注》看似为《水经》之注,实则以《水经》为纲,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、人物掌故、神话传说等,是中国古代最全面、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,文笔绚烂,语言清丽,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。] :水黑曰卢,不流曰奴;山不连陵曰孤。梅花屿介于两湖之间,四面岩峦,一无所丽,故曰孤也。是地水望澄明,皦焉冲照,亭观绣峙,两湖反景,若三山之倒水下。山麓多梅,为林和靖放鹤之地。林逋隐居孤山,宋真宗征之不就,赐号和靖处士。常畜双鹤,豢之樊中。逋每泛小艇,游湖中诸寺,有客来,童子开樊放鹤,纵入云霄,盘旋良久,逋必棹艇遄归,盖以鹤起为客至之验也。临终留绝句曰:“湖外青山对结庐,坟前修竹亦萧疏。茂陵他日求遗稿,犹喜曾无封禅书。”绍兴十六年建四圣延祥观,尽徙诸院刹及士民之墓,独逋墓诏留之,弗徙。至元,杨连真伽发其墓,唯端砚一、玉簪一。明成化十年,郡守李端修复之。天启间,有王道士欲于此地种梅千树。云间张侗初太史补《孤山种梅序》 [云间:旧时江苏松江府别称,乃今日上海市。张侗初太史:张鼐,字世调,号侗初,著名小品文作家。万历三十二年(1604)进士。改庶吉士,授检讨,迁司业。天启时擢南京礼部右侍郎,为阉党所劾,削籍归。崇祯初平反,任南京吏部右侍郎。] 。
袁宏道《孤山小记》:
孤山处士,妻梅子鹤,是世间第一种便宜人。我辈只为有了妻子,便惹许多闲事,撇之不得,傍之可厌,如衣败絮行荆棘中,步步牵挂。近日雷峰下有虞僧儒 [虞僧儒:其人不详,当为明末文人,与《板桥杂记》作者余怀有往来。] ,亦无妻室,殆是孤山后身。所著《溪上落花诗》,虽不知于和靖如何,然一夜得百五十首,可谓迅捷之极。至于食淡参禅,则又加孤山一等矣,何代无奇人哉!
张京元《孤山小记》:
孤山东麓,有亭翼然。和靖故址,今悉编篱插棘。诸巨家规种桑养鱼之利,然亦赖其稍葺亭榭,点缀山容。楚人之弓 [楚人之弓:出自汉刘向《说苑·至公》:楚共王狩猎时丢了弓箭,左右意欲寻找,楚共王却道:“楚人遗弓,楚人得之,又何求焉?”] ,何问官与民也。
《萧照画壁》: [萧照:字东生,拜“南宋四大家”之一李唐为师,后补入南宋画院为待诏。其画作“尤喜为奇峰怪石,望之有波涛汹涌、云屯风卷之势”。]
西湖凉堂,绍兴间所构。高宗将临观之。有素壁四堵,高二丈,中贵人促萧照往绘山水 [中贵人:指太监。] 。照受命,即乞尚方酒四斗,夜出孤山,每一鼓即饮一斗,尽一斗则一堵已成,而照亦沉醉。上至,览之叹赏,宣赐金帛。
沈守正《孤山种梅疏》: [沈守正:字无回。万历三十一年(1603)中举,任黄岩教谕,迁国子监博士。]
西湖之上,葱蒨亲人,亦爽朗易尽。独孤山盘郁重湖之间,水石草木皆有幽色。唐时楼阁参差,诗歌点缀,冠于两湖。读“不雨山常润,无云水自阴”之句,犹可想见当时。道孤山者,不径西泠,必沿湖水,不似今从望湖折阛阓而入也。此地尚有古梅偃蹇 [偃蹇:高耸之意。《楚辞·离骚》云:“望瑶台之偃蹇兮,见有娀之佚女。”] ,云是和靖故居。
李流芳《题孤山夜月图》: [李流芳:参见卷一《西湖北路·西泠桥》第六条笺注。]
曾与印持诸兄弟醉后泛小艇 [印持诸兄弟:严调御,字印持,以高才为诸生祭酒,博雅好古。与其弟严武顺、严敕齐名,并称“余杭三严”,皆为小筑社成员。] ,从孤山而归。时月初上新堤,柳枝皆倒影湖中,空明摩荡,如镜中,复如画中。久怀此胸臆,壬子在小筑 [小筑:小筑为邹孟阳、邹方回兄弟位于西湖畔的寓所,亦是明代万历年间文学社团小筑的活动场所。] ,忽为孟旸写出,真画中矣。
苏轼《书林逋诗后》: [苏轼诗:苏轼称颂林逋之诗作,以为其品德足以配水仙王之圣,只可以寒泉秋菊祭祀。]
吴侬生长湖山曲,
呼吸湖光饮山渌。
不论世外隐君子,
佣儿贩妇皆冰玉。
先生可是绝俗人,
神清骨冷无由俗。
我不识见曾梦见,
瞳子了然光可烛。
遗篇妙字处处有,
步绕西湖看不足。
诗如东野不言寒,
书似西台差少肉。
平生高节已难继,
将死微言犹可录。
自言不作封禅书,
更肯悲吟白头曲。
我笑吴人不好事,
好作祠堂傍修竹。
不然配食水仙王,
一盏寒泉荐秋菊。
张祜《孤山》诗: [张祜:参见卷二《西湖西路·灵隐寺》第十条笺注。]
楼台耸碧岑,一径入湖心。
不雨山常润,无云水自阴。
断桥荒藓合,空院落花深。
犹忆西窗月,钟声出北林。
徐渭《孤山玩月》诗:
湖水澹秋空,练色澄初静。
倚棹激中流,幽然适吾性。
举酒忽见月,光与波相映。
西子拂淡妆,遥岚挂孤镜。
座客本玉姿,照耀几筵莹。
暇时吐高怀,四座尽倾听。
却言处士疏,徒抱梅花咏。
如以径寸鱼,蹄涔即成泳。
论久兴弥洽,返棹堤逾迥。
自顾纵清谈,何嫌麾塵柄。
卓敬《孤山种梅》诗: [卓敬:字惟恭。明初才子,洪武二十一年(1388)进士,廷对第二,授户科给事中,靖难之役后被害。]
风流东阁题诗客,
潇洒西湖处士家。
雪冷江深无梦到,
自锄明月种梅花。
王穉登《赠林纯卿卜居孤山》诗: [王穉登:字百谷,号半偈长者、青羊君等。嘉靖末年入太学,万历时曾召修国史,与屠隆、汪道昆、王世贞等组织“南屏社”,广交朋友,人称“侠士”,曾结交名妓如马湘兰、薛素素等。拜吴郡四才子之一的文征明为师,入“吴门派”,后主词翰之席三十余年,声名显赫。]
藏书湖上屋三间,
松映轩窗竹映关。
引鹤过桥看雪去,
送僧归寺带云还。
轻红荔子家千里,
疏影梅花水一湾。
和靖高风今已远,
后人犹得住孤山。
陈鹤《题孤山林隐君祠》诗: [陈鹤:字鸣野,号海樵、水樵生。明嘉靖年间文人,曾荫袭百户之职,后弃官而去。诗文骚赋、草书图画俱通。]
孤山春欲半,犹及见梅花。
笑踏王孙草,闲寻处士家。
尘心莹水镜,野服映山霞。
岩壑长如此,荣名岂足夸。
王思任《孤山》诗:
淡水浓山画里开,
无船不署好楼台。
春当花月人如戏,
烟入湖灯声乱催。
万事贤愚同一醉,
百年修短未须哀。
只怜逋老栖孤鹤,
寂寞寒篱几树梅。
张岱《补孤山种梅叙》:
盖闻地有高人,品格与山川并重;亭遗古迹,梅花与姓氏俱香。名流虽以代迁,胜事自须人补。在昔西泠逸老,高洁韵同秋水,孤清操比寒梅。疏影横斜,远映西湖清浅;暗香浮动,长陪夜月黄昏。今乃人去山空,依然水流花放。瑶葩洒雪,乱飘冢上苔痕;玉树迷烟,恍堕林间鹤羽。兹来韵友,欲步前贤,补种千梅,重修孤屿。凌寒三友,早连九里松篁;破腊一枝,远谢六桥桃柳。伫想水边半树,点缀冰花;待将雪后横枝,低昂铁干。美人来自林下,高士卧于山中。白石苍崖,拟筑草亭招放鹤;浓山淡水,闲锄明月种梅花。有志竟成,无约不践。将与罗浮争艳,还期庾岭分香 [罗浮:广东罗浮山,有梅花村,人多以植梅为生。庾岭:广东大庾岭,因岭中多梅花,亦称梅岭。] 。实为林处士之功臣,亦是苏长公之胜友 [林处士:指林逋林和靖。苏长公:指苏东坡。苏轼有一兄,名景先,三岁夭亡。苏轼又字和仲,乃是行二之意,故而世称“长公”,以示敬重。苏轼曾在宁远军节度副史任上过罗浮山,有“罗浮山下梅花村,玉雪为骨冰为魂”等佳句。] 。吾辈常劳梦想,应有宿缘。哦曲江诗(曲江张九龄有《庭梅咏》),便见孤芳风韵 [曲江诗:唐张九龄《庭梅咏》之诗,乃写梅花孤芳自赏之品。张九龄,字子寿,为韶州曲江人,有《曲江集》。] ;读广平赋,尚思铁石心肠 [广平赋:唐宋璟《梅花赋》,以梅花自勉,喻有忠贞之品格。宋璟,字广平,唐玄宗开元年间拜尚书右丞相,授府仪同三司,进爵广平郡开国公。] 。共策灞水之驴 [灞水之驴:出自五代时孙光宪《北梦琐言》。晚唐宰相郑綮善于作诗,一日,有人问“相国近有诗否”时,郑綮答道:“诗思在灞桥风雪中驴子上。”此处风雪乃指风中柳絮犹如飞雪。] ,且向断桥踏雪;遥瞻漆园之蝶 [漆园之蝶:出自《庄子·齐物论》。庄子曾为漆园之吏,因蝶梦而悟物化之道。] ,群来林墓寻梅。莫负佳期,用追芳躅。
张岱《林和靖墓柱铭》:
云出无心,谁放林间双鹤;
月明有意,即思冢上孤梅。
【翻译】
《水经注》中说:“水黑叫作卢,水不流叫作奴,山不与其他山相连叫作孤。”梅花屿夹在里湖外湖中间,四周全是岩崖峦峰,毫无依附,所以叫它孤山。这里的湖水澄澈,明彻有光,立于山中小亭可以览尽锦绣山峦,湖面映照着景色,那蓬莱、瀛洲、方丈三山仿佛是在水下。山脚多种梅树,乃是林和靖放鹤之处。林和靖隐居孤山,宋真宗招其入朝为官却不肯去,故而圣上赐号和靖处士。林和靖有两只鹤,畜养在笼中,他时常划着小船去湖中各寺院游逛,若是有客人来了,家僮就打开笼子放出仙鹤。那仙鹤纵身冲入云霄,盘旋许久,林和靖一见便急忙归来,这是以鹤翔通报有客来访。林和靖临终时曾留有一首绝句,诗云:“湖外青山对结庐,坟前修竹亦萧疏,茂陵他日求遗稿,犹喜曾无封禅书。”宋高宗绍兴十六年(1146)时修建四圣延祥观,各处寺院、寻常百姓的坟都要迁走,唯有林和靖的墓地得皇帝特赦,可以保留。可恨到了元朝,杨连真伽竟挖掘了林和靖的墓,谁知陪葬物竟只有一方端砚、一枚玉簪。明宪宗成化十年(1474),杭州太守李端修复了林和靖的墓。至明熹宗天启年间,有个王道士在此处栽种千株梅树,云间人太史公张侗初为此补写了《孤山种梅序》。
袁宏道《孤山小记》:
孤山上的和靖处士,以梅为妻,以鹤为子,真是世间第一种潇洒人。可叹我辈之人只为了有妻有子,便惹出许多闲事,抛开舍不得,留着却又厌烦,好似穿着破衣行走在荆棘丛中,步步都有牵挂。今日,雷峰山下有一人名叫虞僧儒,也没有妻室,恐怕正是孤山林和靖的转世之身。虞僧儒所著《溪上落花诗》,虽然不知其才情比林和靖怎样,然而能在一夜间写就一百五十首诗,真可谓是才思迅捷了。至于饮食淡泊、日常谈禅之举,更像当日林和靖之风范。想来,哪朝哪代没有这样一种奇人呢?
张京元《孤山小记》:
孤山东麓有一座小亭,亭角飞起。这里乃是林和靖的旧居,如今到处都是樊篱荆棘。那些富贵之门只想着种桑养鱼以牟利,却不肯稍稍修缮亭阁,点缀山色。这亭阁也算是楚人之弓,何苦将官家民间分得如此清楚?
《萧照画壁》:
西湖上的凉堂,乃是绍兴年间所建,宋高宗亲自登临游赏。此处乃四面粉壁,高有两丈,那宫中内侍催促萧照前往描摹山水。萧照领了命,请得御酒四斗,夜晚来至孤山,每至一更鼓便饮酒一斗,每饮酒一斗便可画成一面山水图画,最后,连萧照自己也沉醉在画景之中了。宋高宗来此游览,见画壁惊叹不已,便宣旨赏赐金帛。
沈守正《孤山种梅疏》:
西湖之上,木色青葱,令人心旷神怡,更觉爽朗痛快。唯独孤山重重葱郁,两湖之间,水波白石,草木皆有幽然之色。唐朝时这里楼阁高低不一,常有诗歌题写点缀,称绝内外两湖。我曾读“不雨山常润,无云水自阴”之句,犹可想见当时景致。而通往孤山的道路,若不走西泠桥,便是沿湖岸而行,不像如今从望湖亭折入市集而进入。这里还有高耸的古梅,相传是林和靖的故居。
李流芳《题孤山夜月图》:
我曾与严印持等兄弟醉后泛舟西湖,最后从孤山返程。当时月色初上,照映新修的孙堤,柳枝都倒映在湖水中,景色空明变化,好似镜中梦幻,又似画中情境。我心中久久藏此情愫,故而万历四十年(1612)在小筑中时,忽然兴之所至,为程孟旸绘出此图,便仿佛真在画中了。
张岱《补孤山种梅叙》:
孤山此处有高人,其品格与山川相当;山上有亭阁古迹,梅花与高人姓氏都可百年流芳。如今名流之辈虽然随时代而去,然而美好之事须得今人自己去寻求。往昔有西泠隐逸之士,高洁如秋水寒韵,孤高似寒梅节操。疏影横斜,遥遥映着西湖浅清之水;暗香浮动,漫漫长夜对此月色昏黄。如今雅士已去,山色空灵,然而流水花草依旧。飞雪似瑶芳,纷纷乱乱飘散在坟冢青苔之上;碧树如迷烟,恍忽坠落林间的仙鹤羽翼。恰有好友虞僧儒来访,欲效仿先贤,补种千株梅树,重修孤山景致。岁寒三友,有九里松竹可相连;残梅一枝,与六桥桃柳相呼应。伫立痴想,水畔树木点缀着冰凌花;雪后枝桠,皆似铁铸枝干。美人来此林下,高士卧居山中。山崖上苍苍白石,正可修筑草亭以放养仙鹤;山色浓郁,碧水淡然,闲来荷锄,明月之下正可种梅。有志者,事竟成;无盟约,难践行。将来这梅林不但要同罗浮山的梅花争艳,还要与庾岭之梅争香。故而,虞僧儒实乃林和靖处士的功臣,亦是苏东坡之佳友,我辈之人常心怀梦想,亦是曾有旧缘。吟哦曲江诗,便见孤芳自赏之风韵;朗读广平赋,可思铁石心肠之坚贞。暂且同骑灞水之驴,断桥踏雪;遥望漆园之蝶,纷飞至林和靖墓前寻访梅花。千万不可辜负佳期,不妨追寻前贤踪迹。
【点评】
孤山之孤,正合老梅孤傲、林和靖孤高,皆是不入俗世之高洁。张岱对先贤的崇敬之情,在洋洋洒洒的文字中早已明了。只是,如今不知还有多少人能解得此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