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湖梦寻

明清之际的张岱,被称作小品文的圣手。他原本定居杭州享受着西湖繁华,可是随着大明王朝的灭亡,他不得不得离开此地。因之,西湖的湖光山色和人物风流,就成了他怀念往昔生活的依托,进而有了《西湖梦寻》这一部哀思之作。据其自序:“余生不辰,阔别西湖二十八载,然西湖无日不入吾梦中,而梦中之西湖,未尝一日别余也。……因作《梦寻》七十二则,留之后世,以作西湖之影。”情景交融,每一篇都是好文章。
小青佛舍

【原文】

小青,广陵人。十岁时遇老尼,口授《心经》 [《心经》:全称《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》,汉传佛教通行版为玄奘法师所译。这部经在佛教三藏中的地位殊胜,是佛经中字数最少、含义最深、影响最大的经文。] ,一过成诵。尼曰:“是儿早慧福薄,乞付我作弟子。”母不许。长好读书,解音律,善弈棋。误落武林富人,为其小妇。大妇奇妒,凌逼万状。一日,携小青往天竺,大妇曰:“西方佛无量,乃世独礼大士,何耶?”小青曰:“以慈悲故耳。”大妇笑曰:“我亦慈悲若。”乃匿之孤山佛舍,令一尼与俱。小青无事,辄临池自照,好与影语,絮絮如问答,人见辄止。故其诗有“瘦影自临春水照,卿须怜我我怜卿”之句。后病瘵绝粒,日饮梨汁少许,奄奄待尽。乃呼画师写照,更换再三,都不谓似。后画师注视良久,匠意妖纤。乃曰:“是矣。”以梨酒供之榻前,连呼:“小青!小青!”一恸而绝,年仅十八。遗诗一帙。大妇闻其死,立至佛舍,索其图并诗焚之,遽去。

小青《拜慈云阁》诗:

稽首慈云大士前,

莫生西土莫生天。

愿将一滴杨枝水,

洒作人间并蒂莲。

又《拜苏小小墓》诗:

西泠芳草绮粼粼,

内信传来唤踏青。

杯酒自浇苏小墓,

可知妾是意中人。

【翻译】

小青,扬州广陵人氏。十岁时遇一老尼口传《心经》于她,小青听了一遍即可背诵。老尼因道:“这孩子颇有慧根,可惜福分浅薄,不如交给我做个弟子吧。”小青之母却不同意。待到小青长大成人,喜好读书,更精通音律,善于弈棋。谁料误嫁武林一富豪之流,为人妾室。那正妻嫉妒非常,竟对小青百般欺凌。一日,正妻带着小青前往天竺寺,正妻因道:“西方的菩萨有许多,世人却只敬观音大士,这是为何呢?”小青答道:“这是因为观音大士心怀慈悲。”正妻便笑道:“我对你也是很慈悲的。”于是竟将小青藏在孤山佛寺之中,命一尼姑相伴。小青每日无事,便来池畔照影,与自己的影子絮絮对话,若是被人看见,便悄然止住。故而她曾有“瘦影自临春水照,卿须怜我我怜卿”的诗句。此后不久,小青因患痨病乃至颗粒难进,每日只饮少许梨汁,奄奄一息。于是请来画师为她画像,可换了两三个人,都不能画出小青之神韵。最后有一画师注视小青许久,忽得灵感,匠心巧运,画出其容貌,小青方道:“这才对了!”于是用雪梨、清酒供奉画像在榻前,连声呼唤:“小青!小青!”悲恸而绝,年仅十八岁。小青留有一卷诗稿,那正妻听说小青已死,便立刻赶到佛寺,索要其画像与诗稿,焚烧后拂袖而去。

【点评】

据说,小青生前酷爱汤显祖之《牡丹亭》,曾有“人间亦有痴于我,岂独伤心是小青”的诗句。明万历年间有戏剧家吴炳写得《疗妒羹》一剧,专为小青鸣不平。后更有朱京藩作《风流院》一剧,写一书生拾得小青题画,成就一段人鬼姻缘。想从古至今,这西湖上有多少佳人传奇,令人叹息不已。

上一篇:醉白楼
下一篇:暂无
元芳,你怎么看?
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
Copyright © 2017-
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,请致邮箱:466698432@qq.com |鄂ICP备13017733号-10
幼学琼林

幼学琼林,又名幼学故事琼林,是明朝人程登吉所撰。程登吉字允升,是西昌人,也就是今天的江西新建。人们有这样一句评价:读了增广会说话,读了幼学走天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