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湖梦寻

明清之际的张岱,被称作小品文的圣手。他原本定居杭州享受着西湖繁华,可是随着大明王朝的灭亡,他不得不得离开此地。因之,西湖的湖光山色和人物风流,就成了他怀念往昔生活的依托,进而有了《西湖梦寻》这一部哀思之作。据其自序:“余生不辰,阔别西湖二十八载,然西湖无日不入吾梦中,而梦中之西湖,未尝一日别余也。……因作《梦寻》七十二则,留之后世,以作西湖之影。”情景交融,每一篇都是好文章。
钱王祠

【原文】

钱镠,临安石鉴乡人,骁勇有谋略。壮而微,贩盐自活。唐僖宗时,平浙寇王仙芝 [王仙芝:唐末农民起义领袖。原做贩卖私盐之营生,游走江湖。于唐僖宗乾符元年(874)聚众数千人,揭竿长垣。后义军被唐军包围,尽皆牺牲,王仙芝亦战死。] ,拒黄巢 [黄巢:唐末农民起义领袖。出身盐商家庭,善于骑射,粗通笔墨,少有诗才,屡试不第。乾符二年(875),与兄侄八人响应王仙芝。王仙芝死,众人推黄巢为主。后攻占洛阳,兵进长安,于含元殿即皇帝位,国号“大齐”。唐僖宗中和四年(884),败死狼虎谷。] ,灭董昌 [董昌:唐末任义胜军节度使,割据两浙,唐昭宗乾宁二年(895)在越州自立为帝,国号大越罗平。钱镠为其部属,劝其归顺朝廷却不纳,后钱镠受诏讨伐,董昌被俘,押解途中投江自杀,钱镠由此得两浙之地。] ,积功自显。梁开平元年 [梁:此为五代十国之梁,史称后梁。开国之君朱温,因镇压黄巢起义有功,被封为东平王,又进封梁王。后挟天子以令天下,杀唐昭宗,废唐哀宗,登基称帝,国号“大梁”。] ,封镠为吴越王。有讽镠拒梁命者,镠笑曰:“吾岂失一孙仲谋耶! [孙仲谋:孙权,字仲谋。三国东吴创建者。十五岁接掌父兄所创江东基业,汉献帝建安十三年(208),孙刘联盟,赤壁一战乃成三国鼎立之势。曹丕称帝后,封孙权为吴王,后正式称帝,改元黄龙。东吴神凤元年(252)崩,谥号大皇帝,庙号太祖。] ”遂受之。改其乡为临安县,军为锦衣军。是年,省茔垄,延故老,旌钺鼓吹,振耀山谷。自昔游钓之所,尽蒙以锦绣,或树石至有封官爵者,旧贸盐担,亦裁锦韬之。一邻媪九十馀,携壶泉迎于道左,镠下车亟拜。媪抚其背,以小字呼之曰:“钱婆留,喜汝长成。”盖初生时,光怪满室,父惧,将沉于了溪,此媪苦留之,遂字焉。为牛酒大陈以饮乡人,别张蜀锦为广幄以饮乡妇。年上八十者饮金爵,百岁者饮玉爵。镠起劝酒,自唱还乡歌以娱宾,曰:“三节还乡兮挂锦衣,父老远近来相随。斗牛光起天无欺,吴越一王驷马归。”时将筑宫殿,望气者言:“因故府大之,不过百年;填西湖之半,可得千年。”武肃笑曰:“焉有千年而其中不出真主者乎?奈何困吾民为!”遂弗改造。宋熙宁间,苏子瞻守郡 [苏子瞻:苏轼。] ,请以龙山废祠妙音院者,改为表忠观以祀之。今废。明嘉靖三十九年,督抚胡宗宪建祠于灵芝寺址 [胡宗宪:字汝贞,号梅林。家族世代锦衣卫出身,嘉靖十七年(1538)中进士,被授官为山东青州府益都县县令,累迁浙江巡按监察御史,在东南倭乱时期任直浙总督,卒后追谥襄懋。] ,塑三世五王像,春秋致祭,令其十九世孙德洪者守之 [十九世孙德洪:钱镠第十九世孙钱德洪,名宽,字洪甫,号绪山。明朝中后期哲学家、思想家、教育家。嘉靖十一年(1532)进士,王阳明的学生,是王阳明之后儒家心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。] 。郡守陈柯重《镌表忠观碑记》于祠 [陈柯:字君则。嘉靖二十九年(1550)进士,由户部郎传杭州知府。] 。

苏轼《表忠观碑记》:

熙宁十年十月戊子,资政殿大学士、右谏议大夫、知杭州军事臣抃言:“故越国王钱氏坟庙,及其父、祖、妃、夫人、子孙之坟,在钱塘者二十有六,在临安者十有一,皆芜秽不治,父老过之,有流涕者。谨按:故武肃王镠,始以乡兵破走黄巢,名闻江淮。复以八都兵讨刘汉宏 [刘汉宏:唐末义胜军节度使,唐僖宗时奉命讨伐王仙芝,于途中劫持军队辎重叛去,投奔起义军。后屡败于钱镠,终被杀。] ,并越州以奉董昌,而自居于杭。及昌以越叛,则诛昌而并越,尽有浙东西之地,传其子文穆王元瓘 [文穆王元瓘:钱元瓘,字明宝,钱镠第七子,吴越国第二任君主,谥号文穆王。] 。至其孙忠献王仁佐 [忠献王仁佐:钱仁佐,钱元瓘第六子,温和谦恭,勤理政务,曾免除境内赋税三年。二十岁时因病去世,谥号忠献王。] ,遂破李景兵而取福州 [李景:李璟,字伯玉,南唐烈祖李昪长子,升元七年(943)继帝位。后臣服后周,削去帝号,改称国主,史称南唐中主。] 。而仁佐之弟忠懿王俶又大出兵攻景 [忠懿王俶:钱俶,钱元瓘第九子,因钱仁佐薨时幼子年方五岁,遂立钱俶为王。参见卷一《西湖北路·保俶塔》第二条笺注。] ,以迎周世宗之师 [周世宗:柴荣,五代后周第二任皇帝。后周开国之君郭威之内侄,后因谨慎笃厚被郭威收为养子,继位为帝。在位期间,整军练卒、裁汰冗弱、招抚流亡、减少赋税,使后周政治清明,中原开始复苏。] ,其后,卒以国入觐。三世四王,与五代相为终始。天下大乱,豪杰蜂起,方是时,以数州之地盗名字者不可胜数,既覆其族,延及于无辜之民,罔有孑遗。而吴越地方千里,带甲十万,铸山煮海 [铸山煮海:出自《史记·吴王濞列传》,原指开采山中铜矿以铸造钱币,烧煮海水而获得食盐,后以此比喻开发自然资源。] ,象犀珠玉之富,甲于天下,然终不失臣节,贡献相望于道。是以其民至于老死不识兵革,四时嬉游,歌舞之声相闻,至于今不废。其有德于斯民甚厚。皇帝受命,四方僭乱,以次削平。西蜀江南,负其险远,兵至城下,力屈势穷,然后束手。而河东刘氏 [河东刘氏:五代十国之北汉,十国中最后一个政权。郭威为后汉邺都留守时,因遭后汉隐帝猜忌而起兵反叛,代汉建周。后汉高祖刘知远之弟刘崇遂在太原称帝,建立北汉,统领河东十余州。] 百战守死,以抗王师,积骸为城,洒血为池,竭天下之力,仅乃克之。独吴越不待告命,封府库,籍郡县,请吏于朝,视去国如传舍,其有功于朝廷甚大。昔窦融以河西归汉 [窦融:字周公。王莽篡朝时被推行河西五郡大将军事,据境自保。汉光武帝刘秀即位,遂决策归汉,授职凉州牧,封安丰侯。] ,光武诏右扶风修其父祖坟茔,祀以太牢 [右扶风:官名,为汉代三辅之一,取扶助风化之意。太牢: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,以牛、羊、猪三牲全备为太牢,诸侯祭祀只有羊、豕,为少牢,以此区别地位。] 。今钱氏功德殆过于融,而未及百年,坟庙不治,行道伤嗟,甚非所以劝奖忠臣、慰答民心之义也。臣愿以龙山废佛寺曰妙音院者为观,使钱氏之孙为道士曰自然者居之。凡坟庙之在钱塘者,以付自然;其在临安者,以付其县之净土寺僧曰道微。岁各度其徒一人,使世掌之。籍其地之所入,以时修其祠宇,封植其草木。有不治者,县令亟察之,甚者,易其人,庶几永终不堕,以称朝廷待钱氏之意。臣抃昧死以闻。”制曰:可。其妙音院赐改名表忠观。

铭曰:天目之山,苕水出焉。龙飞凤舞,萃于临安。笃生异人,绝类离群。奋挺大呼,从者如云。仰天誓江,月星晦蒙。强弩射潮,江海为东。杀宏诛昌,奄在吴越。金券玉册,虎符龙节。大城其居,包络山川。左江右湖,控引岛蛮。岁时归休,以燕父老。晔如神人,玉带球马。四十一年,寅畏小心。厥篚相望,大贝南金。五胡昏乱,罔堪托国。三王相承,以符有德。既获所归,弗谋弗咨。先王之志,我维行之。天祚忠孝,世有爵邑。允文允武,子孙千亿。帝谓守臣,治其祠坟。毋俾樵牧,愧其后昆。龙山之阳,岿焉斯宫。匪私于钱,惟以劝忠。非忠无君,非孝无亲。凡百有位,视此刻文。

张岱《钱王祠》诗:

扼定东南十四州,

五王并不事兜鍪。

英雄球马朝天子,

带砺山河拥冕旒。

大树千株被锦绂,

钱塘万弩射潮头。

五胡纷扰中华地,

歌舞西湖近百秋。

又《钱王祠柱铭》:

力能分土,提乡兵杀宏诛昌,一十四州,鸡犬桑麻,撑住东南半壁;志在顺天,求真主迎周归宋,九十八年,象犀筐篚,混同吴越一家。

【翻译】

钱镠,临安石鉴乡人氏,生性勇猛,颇有谋略。壮年时钱镠仍旧地位卑微,以贩盐为生。至唐僖宗年间,钱镠平了浙江流寇王仙芝,抵御黄巢,铲除董昌,因战功累累而崭露头角。后梁太祖开平元年(907)时,朱温封钱镠为吴越王,有人劝钱镠拒受后梁的任命,钱镠笑道:“我难道会因此失去成为孙权的机会吗?”于是受朱温之命,将所辖之地改为临安县,军队改称锦衣军。这一年,钱镠回乡祭拜祖坟,宴请家乡尊长,旌旗飘荡,乐队鼓吹,震荡山谷。当日游乐之地,皆蒙上锦缎,有些树木石头竟也被封了官爵,而他过去贩盐的担子,也裁了锦缎罩上。有位邻家的老婆婆,已经九十多岁,提着一壶泉水在路边迎接他。钱镠急忙下车向她叩拜,老婆婆抚摸着他的肩背,喊着他的小名道:“钱婆留,真高兴你长大了。”原来,钱镠刚出生时,室内满是奇异光采,钱父心生恐惧,打算将他扔到溪水中淹死,是这位老婆婆苦劝才留下命来,故而小名钱婆留。于是,钱镠杀牛置酒,大摆宴席,邀请乡邻。又另外搭起蜀锦的帐篷,宴请乡间妇女。但凡年已八十的老人,都用金杯饮酒;百岁老人则用玉杯。钱镠屡屡起身劝酒,自唱还乡歌以娱乐众人,歌曰:“三节还乡兮挂锦衣,父老远近来相随。斗牛光起天无欺,吴越一王驷马归。”当时,钱镠有心修砌宫殿,看风水者进言道:“若是在原有府邸扩建,王位只可维持百年;若是填一半西湖,王位便可维持千年。”钱镠笑道:“自古以来,哪有天下大乱时节而千年可得真命天子的境况?何苦以此叫我的百姓受苦!”最终没有填西湖而造新宫。宋神宗熙宁年间,苏东坡任杭州太守,奉请朝廷将龙山上的废祠妙音院改建为表忠观,以祭祀钱镠。如今该观也已废弃了。明世宗嘉靖三十九年(1560),督抚胡宗宪在灵芝寺的旧址上建造祠堂,塑吴越国三代五王的雕像,每年春秋祭祀,更命钱镠十九代孙钱德洪守护。太守陈柯重新镌刻了《表忠观碑记》,立于祠中。

苏轼《表忠观碑记》:

宋神宗熙宁十年(1077)十月戊子日,资政殿大学士、右谏议大夫、知杭州军事,臣苏轼进言:“先吴越国王钱氏坟庙,及其父、祖、妃、夫人、子孙的坟茔,在钱塘一带有二十六座,在临安一带有十一座,都已经荒芜破乱,无人照料,父老乡亲路过,无不悲痛泪流。“据考证:先武肃王钱镠,最初时以乡兵身份剿灭贼寇黄巢而名闻江淮一带。此后领八都兵讨伐刘汉宏,将越州交与董昌治理,钱镠则居于杭州。及至董昌领越州兵马反叛,钱镠诛灭董昌,收取越州,从此彻底占据浙东浙西之地,传位于其子文穆王钱元瓘。至钱镠孙子忠献王钱仁佐时,大败李景兵马取得福州之地。而钱仁佐之弟忠懿王钱俶后又出兵攻打李景,以配合周世宗柴荣的兵马。随后,钱俶便以附属国的身份朝见周世宗。吴越国三世四王,恰好经历了五代时期。当时天下大乱,豪杰群起,凭借所据之地而自立为王者不可胜数,待全族覆灭,祸及无辜百姓,少有遗民存留。而吴越地方千里,兵甲十万,铸山煮海,一时间象牙犀角、珠玉珍宝冠于天下,却终究未曾违背臣子礼节,年年纳贡于朝廷。故而此地百姓至老死而不受兵火之灾,一年四季都可嬉戏游乐,歌舞升平之盛至今仍存。想来,吴越钱氏于百姓之仁德真是深厚。当时,我太祖皇帝受命平定四方叛乱。西蜀和江南两地道路险远,然而王师兵临城下时,两国已知实力不足,只得束手就擒。而北汉刘氏,死守城池,历经百战,抵抗王师。当时,骸骨成山,血流成河,太祖皇帝竭尽全国之力,最终将其剿灭。此间,唯独吴越国不等朝廷之命,便封锁仓库,清点各郡县人口,向朝廷请命称臣,将去除国号视作离开旅社一般,对朝廷而言真乃大功一件。当初,窦融领河西之地归附汉朝,汉光武帝诏命右扶风修缮其祖上坟茔,以太牢之礼祭祀。今日,钱氏功德远胜窦融,可亡故未几百年却坟庙荒芜,无人管理,令行人见之怀悲,实在不是奖赏忠臣、抚慰民心的道义之举。故而,臣意欲用龙山废寺观音院改建为观,命钱氏子孙、道号自然的道士居住其间。钱氏在钱塘一带的坟庙,都交给自然管理;在临安一带的坟庙,则交由县内净土寺的僧人道微管理。此后,命二人各收一个徒弟,世代掌管此事。而道观寺院的土地收入,都可用来修缮祠堂庙宇,种植草木。若是有不能静心治理的情况,便命县令督察,严重的就更换人选,只希望此祭祀之举永远得以保留,以彰显朝廷善待钱氏之意。臣冒死将此情传达天听。”于是,宋神宗制诰曰:可以。便将妙音院赐名改作表忠观。

【点评】

宋太祖灭后蜀时,蜀后主孟昶之宠妃花蕊夫人悲叹“十四万人齐解甲,更无一个是男儿”。南唐将亡时,一向懦弱的李后主也曾写信讥讽吴越王钱俶:“今日无我,明日岂有君?”

当时诸国之中,唯有吴越未经战火,纳土降宋。后人占据着历史的高度,固然可以将其看作大功德者,可是作为一国之主,吴越三世五王之心谁能体味?

上一篇:灵芝寺
下一篇:净慈寺
元芳,你怎么看?
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
Copyright © 2017-
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,请致邮箱:466698432@qq.com |鄂ICP备13017733号-10
幼学琼林

幼学琼林,又名幼学故事琼林,是明朝人程登吉所撰。程登吉字允升,是西昌人,也就是今天的江西新建。人们有这样一句评价:读了增广会说话,读了幼学走天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