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原文】
北高峰在灵隐寺后,石磴数百级,曲折三十六湾。上有华光庙,以祀五圣 [五圣:按《西湖游览志》记载,当为五显神。原为兄弟五人,宋代封为王,因其封号第一字皆为显,故称五显神,明清时期吴中民间多有祭祀。] 。山半有马明王庙 [马明王:中国民间影响最大、流传最广的蚕神,又称马明菩萨、蚕花娘娘、马头娘等。祈蚕:春天祀神以求蚕事丰收。宋陆游《上巳书事》诗云:“得雨人人喜秧信,祈蚕户户敛神钱。”] ,春日祈蚕者咸往焉。峰顶浮屠七级,唐天宝中建,会昌中毁;钱武肃王修复之,宋咸淳七年复毁。此地群山屏绕,湖水镜涵,由上视下,歌舫渔舟,若鸥凫出没烟波,远而益微,仅觌其影。西望罗刹江 [罗刹江:钱塘江。明陶宗仪《辍耕录·浙江潮候》中记载:“所谓罗刹者,江心有石,即秦望山脚,横截波涛中。商旅船到此,多值风涛所困而倾覆,遂呼云。”] ,若匹练新濯,遥接海色,茫茫无际。张公亮有句 [张公亮:参见卷一《西湖北路·六贤祠》第八条笺注。] “江气白分海气合,吴山青尽越山来”,诗中有画。郡城正值江潮之间,委蛇曲折,左右映带,屋宇鳞次,竹木云蓊,郁郁葱葱,凤舞龙盘,真有王气蓬勃。山麓有无著禅师塔。师名文喜 [文喜:俗姓朱,住灵隐山无著院,号“无著禅师”。] ,唐肃宗时人也,瘗骨于此。韩侂胄取为葬地 [韩侂胄:字节夫,南宋中期权臣。母亲为宋高宗吴皇后妹妹,侄孙女乃宋宁宗恭淑皇后。绍熙五年(1194),韩侂胄与宗室赵汝愚等人拥立宋宁宗赵扩即位,遂官至宰相。任内追封岳飞为鄂王,追削秦桧官爵,力主伐金,却功亏一篑,为宋宁宗继后杨皇后所杀。] ,启其塔,有陶龛焉。容色如生,发垂至肩,指爪盘屈绕身,舍利数百粒,三日不坏,竟荼毗之 [舍利:在佛教中,“舍利”和“舍利子”概念不同。僧人死后所遗留的肉身、头发、骨骼、骨灰等,均可称为舍利。佛门高僧大德圆寂后,身体经久不烂,遂为肉身菩萨,火化后所产生的结晶体,则称为舍利子。荼毗:梵语,焚烧之意,特指僧人死后的火葬。] 。
苏轼《游灵隐高峰塔》诗:
言游高峰塔,蓐食始野装。
火云秋未衰,及此初旦凉。
雾霏岩谷暗,日出草木香。
嘉我同来人,又便云水乡。
相劝小举足,前路高且长。
古松攀龙蛇,怪石坐牛羊。
渐闻钟磬音,飞鸟皆下翔。
入门空无有,云海浩茫茫。
惟见聋道人,老病时绝粮。
问年笑不答,但指穴梨床。
心知不复来,欲归更彷徨。
赠别留匹布,今岁天早霜。
【翻译】
北高峰乃是灵隐寺的后山,有石磴数百级,曲曲折折去转过三十六道弯,才可登上去。山上有座光华庙,供奉的乃是五圣。山腰上有座马明王庙,每逢春日,养蚕的人都要去那里祭祀拜神。峰顶上是一座七层宝塔,建于唐玄宗天宝年间,至唐武宗会昌年间被毁。此后,武肃王钱镠将塔身修复,可叹宋度宗咸淳七年(1271)又被毁。北高峰上群山环绕,犹似屏风,湖水清澄如镜,自山上俯视西湖,歌舫渔船,仿佛鸥鹭一般出入在烟波浩渺之中,越往远处,越显得渺小,只有隐约一个影子。而向西望去便是钱塘江,好似一匹新洗濯过的白练,遥接着海天,上下一色,茫然无际。张公亮曾有诗云:“江气白分海气合,吴山青尽越山来。”这可谓诗中有画的佳句。杭州城恰在这大江碧湖之间,流水蜿蜒曲折,映照左右,城中屋舍密密麻麻,竹林芳树郁郁葱葱,姿态宛如龙盘凤舞,真是王气蓬勃之地。北高峰的山麓上还有一座无著禅师塔,禅师名唤文喜,是唐肃宗时人,死后葬在此处。韩侂胄选中塔址作为自己的葬地,便将塔拆除,里面有一座陶制的神龛,而无著禅师的肉身菩萨竟如生前一般鲜活,头发垂落至肩,指甲在周身缠绕弯曲,有数百粒舍利。这肉身放了三日亦不曾腐坏,可叹韩侂胄竟将其烧掉了。
【点评】
这就是杭州吧,连着海,拥着湖,其景致有小巧玲珑处,亦有蔚为大观时。杭州作为都城时,都是在山河分裂之际,虽然她曾被唤作“临安”,却也不妨碍她的王气和秀气。在这湖海山峦之间,杭州城,就是永远的人间天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