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湖梦寻

明清之际的张岱,被称作小品文的圣手。他原本定居杭州享受着西湖繁华,可是随着大明王朝的灭亡,他不得不得离开此地。因之,西湖的湖光山色和人物风流,就成了他怀念往昔生活的依托,进而有了《西湖梦寻》这一部哀思之作。据其自序:“余生不辰,阔别西湖二十八载,然西湖无日不入吾梦中,而梦中之西湖,未尝一日别余也。……因作《梦寻》七十二则,留之后世,以作西湖之影。”情景交融,每一篇都是好文章。
青莲山房

【原文】

青莲山房,为涵所包公之别墅也 [涵所包公:包应登,字涵所,明万历十四年(1586)进士,官至福建提学副史。] 。山房多修竹古梅,倚莲花峰,跨曲涧,深岩峭壁,掩映林麓间。公有泉石之癖,日涉成趣。台榭之美,冠绝一时。外以石屑砌墙,柴根编户,富贵之中,又着草野。政如小李将军作丹青界画 [小李将军:李昭道,字希俊。唐朝宗室,彭国公李思训之子,长平王李叔良曾孙,官至太子中舍人。擅画青绿山水,兼善鸟兽、楼台、人物,并创海景。画风巧赡精致,虽“豆人寸马”,世称小李将军。] ,楼台细画,虽竹篱茅舍,无非金碧辉煌也。曲房密室,皆储偫美人,行其中者,至今犹有香艳。当时皆珠翠团簇,锦绣堆成。一室之中,宛转曲折,环绕盘旋,不能即出。主人于此精思巧构,大类迷楼 [迷楼:据说为隋炀帝时于扬州所建行宫。据冯贽《南部烟花记·迷楼》中云:“迷楼凡役夫数万,经岁而成……帝大喜,顾左右曰:‘使真仙游其中,亦当自迷也。’故云。”] 。而后人欲如包公之声伎满前,则亦两浙荐绅先生所绝无者也。今虽数易其主,而过其门者必曰“包氏北庄”。

陈继儒《青莲山房》诗:

造园华丽极,反欲学村庄。

编户留柴叶,磊墙带石霜。

梅根常塞路,溪水直穿房。

觅主无从入,装回走曲廊。

主人无俗态,筑圃见文心。

竹暗常疑雨,松梵自带琴。

牢骚寄声伎,经济储山林。

久已无常主,包庄说到今。

【翻译】

青莲山房是包涵所先生的别墅,此处多修竹老梅,依靠着莲花峰,跨在曲涧之上,两旁皆是深岩峭壁,掩映在竹林山峦之间。涵所先生酷爱泉石天然之趣,每日游山玩水,兴致勃勃。山房楼阁台榭,精美绝伦,为当时西湖众别墅之冠。山房外围用碎石垒成土台,以柴根藤编结成门扉,此等手法,明明是富贵精致之道,却带着天然的山野情趣,恰如小李将军的彩色界画,楼台皆描画精细,即使是竹篱茅舍也无不显得金碧辉煌。那幽深内室之中,多有歌姬佳人,但凡路过之人,至今还记得那香艳场面。想当时情境,真可谓珠翠团簇,锦绣堆成,而屋舍之内,走廊宛转曲折,回环盘旋,叫人常常迷失其中,不能走出。想主人这般精巧构思,只怕可以比得上隋炀帝的迷楼了。而后人妄图似涵所先生那样蓄养歌姬,列队堂前,纵然是两浙一带的官宦大家也从未有过此等奢华。如今这山房虽然数易其主,然而过往之人见此,都必称其为“包氏北庄”。

【点评】

青莲山房之名,极为清雅,然而看张岱文字,只觉锦绣香艳之气扑面而来。然而此等锦绣香艳却又不在俗尘之中,仿佛西方钧天广乐。看来,“富贵之中,又着草野”八个字,真乃妙笔。

上一篇:岣嵝山房
下一篇:呼猿洞
元芳,你怎么看?
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
Copyright © 2017-
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,请致邮箱:466698432@qq.com |鄂ICP备13017733号-10
幼学琼林

幼学琼林,又名幼学故事琼林,是明朝人程登吉所撰。程登吉字允升,是西昌人,也就是今天的江西新建。人们有这样一句评价:读了增广会说话,读了幼学走天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