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湖梦寻

明清之际的张岱,被称作小品文的圣手。他原本定居杭州享受着西湖繁华,可是随着大明王朝的灭亡,他不得不得离开此地。因之,西湖的湖光山色和人物风流,就成了他怀念往昔生活的依托,进而有了《西湖梦寻》这一部哀思之作。据其自序:“余生不辰,阔别西湖二十八载,然西湖无日不入吾梦中,而梦中之西湖,未尝一日别余也。……因作《梦寻》七十二则,留之后世,以作西湖之影。”情景交融,每一篇都是好文章。
呼猿洞

【原文】

呼猿洞在武林山。晋慧理禅师 [慧理禅师:参见卷二《西湖西路·飞来峰》第四条笺注。] 常畜黑白二猿,每于灵隐寺月明长啸,二猿隔岫应之,其声清皦。后六朝宋时,有僧智一仿旧迹而畜数猿于山,临涧长啸,则群猿毕集,谓之猿父。好事者施食以斋之,因建饭猿堂。今黑白二猿尚在。有高僧住持,则或见黑猿,或见白猿。具德和尚到山,则黑白皆见。余于方丈作一对送之:“生公说法 [生公:晋末高僧竺道生的尊称。相传,竺道生曾于苏州虎丘寺立石为徒,讲《涅盘经》,至微妙处,石皆点头。] ,雨堕天花,莫论飞去飞来,顽皮石也会点头;慧理参禅,月明长啸,不问是黑是白,野心猿都能答应。”具和尚在灵隐 [具和尚:具德和尚,参见卷二《西湖西路·灵隐寺》第一条笺注。] ,声名大著。后以径山佛地谓历代祖师多出于此,徙往径山。事多格迕,为时无几,遂致涅槃。方知盛名难居,虽在缁流,亦不可多取。

陈洪绶《呼猿洞》诗: [陈洪绶:参见卷二《西湖西路·岣嵝山房》第三条笺注。]

慧理是同乡,白猿供使令。

以此后来人,十呼十不应。

明月在空山,长啸是何意。

呼山山自来,麾猿猿不去。

痛恨遇真伽,斧斤残怪石。

山亦悔飞来,与猿相对泣。

洞黑复幽深,恨无巨灵力。

余欲锤碎之,白猿当自出。

张岱《呼猿洞》对:

洞里白猿呼不出;崖前残石悔飞来。

【翻译】

呼猿洞在武林山上。晋朝时,慧理禅师曾畜养了一对黑白猿猴,每逢明月之夜,便在灵隐寺内仰天啸鸣,两猿之声隔着山峦相呼应,声音清越嘹亮。至六朝刘宋时期,僧人智一便效仿慧理禅师畜养猿猴,每每于山涧旁长啸呼唤,众猿猴便都聚来,故而智一被称作猿父。有好事者给众猿猴施舍食物,便修建了饭猿堂。据说,慧理禅师的黑白猿猴今天仍在山中,曾有高僧主持寺中,一时见到黑猿,一时又见到白猿。直到具德和尚来到灵隐寺,才同时见过黑白二猿。我听闻此事,便在方丈室内写了副对联赠他:“生公说法,雨堕天花,莫论飞去飞来,顽皮石也会点头;慧理参禅,月明长啸,不问是黑是白,野心猿都能答应。”具德和尚在灵隐寺时极具盛名,但他因为杭州径山乃佛门宝地,历代祖师多居于此处,便要迁到径山去。然而此事却遇到重重阻碍,未过多久,具德和尚竟涅槃仙去了。至此我才明白,盛名难居,即便是出家之人,有了名声也不是幸事。

【点评】

人怕出名猪怕壮。无论红尘还是方外,皆是如此。想来,那些所谓的平平淡淡的小日子,也挺不错。只要心静,一切都好。

上一篇:青莲山房
下一篇:三生石
元芳,你怎么看?
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
Copyright © 2017-
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,请致邮箱:466698432@qq.com |鄂ICP备13017733号-10
幼学琼林

幼学琼林,又名幼学故事琼林,是明朝人程登吉所撰。程登吉字允升,是西昌人,也就是今天的江西新建。人们有这样一句评价:读了增广会说话,读了幼学走天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