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湖梦寻

明清之际的张岱,被称作小品文的圣手。他原本定居杭州享受着西湖繁华,可是随着大明王朝的灭亡,他不得不得离开此地。因之,西湖的湖光山色和人物风流,就成了他怀念往昔生活的依托,进而有了《西湖梦寻》这一部哀思之作。据其自序:“余生不辰,阔别西湖二十八载,然西湖无日不入吾梦中,而梦中之西湖,未尝一日别余也。……因作《梦寻》七十二则,留之后世,以作西湖之影。”情景交融,每一篇都是好文章。
葛岭

【原文】

葛岭者,葛仙翁稚川修仙地也。仙翁名洪,号抱朴子,句容人也。从祖葛玄,学道得仙术,传其弟子郑隐。洪从隐学,尽得其秘。上党鲍玄妻以女 [鲍玄:上党人,曾任南海太守,为葛洪之师。] 。咸和初,司徒导招补主簿 [司徒导:王导,字茂弘。东晋时期著名政治家、书法家,历仕晋元帝、明帝和成帝三朝,是东晋政权的奠基人之一。王导出身琅玡王氏,东晋建立后,先拜骠骑大将军、仪同三司,封武冈侯,又进位侍中、司空、假节、录尚书事,领中书监。与其从兄王敦一内一外,形成“王与马,共天下”的格局。] ,干宝荐为大著作 [干宝:字令升,东晋文学家、史学家。干宝自小博览群书,晋元帝时担任佐著作郎的史官职务,奉命领修国史。后经王导提拔为司徒右长史,升任散骑常侍。干宝著述颇丰,其所作《搜神记》为中国志怪小说的鼻祖。大著作:古时官职,专掌史任。] ,皆同辞。闻交趾出丹砂,独求为勾漏令 [交趾:古代地名。汉武帝灭南越国,设立交趾、九真、日南三郡,交趾郡位于今越南河内,后世称为交州。勾漏:县名,在今广西北流县东北。] 。行至广州,刺史郑岳留之,乃炼丹于罗浮山中。如是者积年。一日,遗书岳曰:“当远游京师,克期便发。”岳得书,狼狈往别,而洪坐至日中,兀然若睡,卒,年八十一。举尸入棺,轻如蝉蜕,世以为尸解仙去 [尸解:道教认为得道后可遗弃肉体而仙去,或不留遗体,只假托一物,如衣、杖、剑等,遗世而升天。] 。智果寺西南为初阳台,在锦坞上,仙翁修炼于此。台下有投丹井,今在马氏园。宣德间大旱,马氏甃井得石匣一,石瓶四。匣固不可启。瓶中有丸药若芡实者,啖之,绝无气味,乃弃之。施渔翁独啖一枚,后年百有六岁。浚井后,水遂淤恶不可食,以石匣投之,清洌如故。

祁豸佳《葛岭》诗: [祁豸佳:字止祥,号雪瓢,祁彪佳之弟。天启七年(1627)举人,仕吏部司务。明亡后,当局礼聘,固辞不赴。与王雨谦、陈洪绶、罗坤等结“云门十子”社,诗文词皆有致。]

抱朴游仙去有年,

如何姓氏至今传。

钓台千古高风在,

汉鼎虽迁尚姓严。

勾漏灵砂世所稀,

携来烹炼作刀圭。

若非渔子年登百,

几使还丹变井泥。

平章甲第半湖边,

日日笙歌入画船。

循州一去如烟散,

葛岭依然还稚川。

葛岭孤山隔一丘,

昔年放鹤此山头。

高飞莫出西山缺,

岭外无人勿久留。

【翻译】

葛岭是葛稚川仙翁修道求仙之地。仙翁名葛洪,号抱朴子,句容人。葛洪的堂祖父葛云因学玄而通晓仙术,传于弟子郑隐。葛洪乃是随郑隐学道,尽得真传,通晓仙术。上党的鲍玄将女儿嫁给了葛洪。晋成帝咸和初年(326),司徒王导命葛洪为主簿,干宝又举荐他为大著作,都被葛洪婉拒了。他因听说交趾出产朱砂,便请求出任勾漏县令。谁知,葛洪行至广州时,刺史郑岳将他留在罗浮山中炼丹。多年之后,葛洪忽然有一天写信给郑岳说:“我应当远游京城,不日便要出发。”郑岳接信后,匆匆忙忙赶去告别,却见葛洪闭目端坐,一动不动直到正午,好像是睡着了,其实已然离世,享年八十一岁。郑岳将葛洪的遗体抬进棺木,其身竟轻如蝉壳,故而世人都认为葛洪乃是尸解升仙去了。智果寺的西南方有一座初阳台,在锦坞上,相传葛洪曾在此处修炼。台下有口投丹井,如今在马家花园内。明宣宗宣德年间曾大旱,马家砌井时发现石匣一个、石瓶四个。石匣太坚固而无法打开,石瓶中则有芡实一样的丸药,尝了一口,并没有什么气味,干脆扔了。有位施渔翁吃了一粒,竟活到一百零六岁。投丹井被重新疏通后,井水淤塞发臭,不可饮用,马家人便将石匣投了进去,井水复又清澈,一如往常。

【点评】

可惜,张岱此文只记西湖有葛岭与投丹井,却未考证葛洪何年何月在西湖修的仙。其实,其他一些山清水秀之地也有各种关于葛洪修仙的传说。大约人们总觉得,湖山之间总是适宜仙道修行的,故而才有了这些故事。

上一篇:六一泉
下一篇:苏公堤
元芳,你怎么看?
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
Copyright © 2017-
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,请致邮箱:466698432@qq.com |鄂ICP备13017733号-10
幼学琼林

幼学琼林,又名幼学故事琼林,是明朝人程登吉所撰。程登吉字允升,是西昌人,也就是今天的江西新建。人们有这样一句评价:读了增广会说话,读了幼学走天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