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湖梦寻

明清之际的张岱,被称作小品文的圣手。他原本定居杭州享受着西湖繁华,可是随着大明王朝的灭亡,他不得不得离开此地。因之,西湖的湖光山色和人物风流,就成了他怀念往昔生活的依托,进而有了《西湖梦寻》这一部哀思之作。据其自序:“余生不辰,阔别西湖二十八载,然西湖无日不入吾梦中,而梦中之西湖,未尝一日别余也。……因作《梦寻》七十二则,留之后世,以作西湖之影。”情景交融,每一篇都是好文章。
放生池

【原文】

宋时有放生碑,在宝石山下。盖天禧四年,王钦若请以西湖为放生池 [王钦若:字定国,北宋初期的政治家,宋真宗时期宰相,主和派势力代表。景德元年(1004),契丹大举南下,主张南迁国都,与宰相寇准对立。大中祥符初年(1008),为迎合宋真宗仙道需求,伪造天书,争献符瑞,封禅泰山。后为枢密使,同平章事。天禧三年(1019),出判杭州,后复拜司空、昭文馆大学士,监修国史。卒赠太师、中书令,谥文穆。] ,禁民网捕,郡守王随为之立碑也 [王随:字子正。宋真宗时以给事中知杭州,宋仁宗明道年间出任宰相。] 。今之放生池,在湖心亭之南。外有重堤,朱栏屈曲,桥跨如虹,草树蓊翳,尤更岑寂。古云“三潭印月”,即其地也。春时游舫如鹜,至其地者,百不得一。其中佛舍甚精,复阁重楼,迷禽暗日,威仪肃洁,器钵无声。但恨鱼牢幽闭,涨腻不流,刿鬐缺鳞,头大尾瘠,鱼若能言,其苦万状。以理揆之,孰若纵壑开樊,听其游泳,则物性自遂,深恨俗僧难与解释耳。昔年余到云栖,见鸡鹅豚羖共牢饥饿,日夕挨挤,堕水死者不计其数。余向莲池师再四疏说 [莲池师:参见卷二《西湖西路·灵隐寺》第五条笺注。] ,亦谓未能免俗,聊复尔尔。后见兔鹿猢狲亦受禁锁,余曰:“鸡凫豚羖,皆藉食于人,若兔鹿猢狲,放之山林,皆能自食,何苦锁禁,待以胥縻 [胥縻:胥靡,古代一种劳役刑罚。] 。”莲师大笑,悉为撤禁,听其所之,见者大快。

陶望龄《放生池》诗: [陶望龄:参见卷一《西湖北路·昭庆寺》第十三条笺注。]

介卢晓牛鸣,冶长识雀哕。

吾愿天耳通,达此音声类。

群鱼泣妻妾,鸡鹜呼弟妹。

不独死可哀,生离亦可嘅。

闽语既嘤咿,吴听了难会。

宁闻闽人肉,忍作吴人脍。

可怜登陆鱼, 放生池 喁向人谇。

人曰鱼口喑,鱼言人耳背。

何当破网罗,施之以无畏。

昔有二勇者,操刀相与酤。

曰子我肉也,奚更求食乎。

互割还互啖,彼尽我亦屠。

食彼同自食,举世嗤其愚。

还语血食人,有以异此无?

吴越王钱镠于西湖上税渔,名“使宅鱼”。一日,罗隐入谒,壁有磻溪垂钓图 [罗隐:参见卷一《西湖北路·保俶塔》第一条笺注。磻溪:溪名,相传姜太公曾隐居于此,下文诗中吕望即是姜太公。姜太公为吕氏,名望,字子牙,别号飞熊。商朝末年人,辅佐武王伐纣,世称太公望。] ,王命题之。题云:“吕望当年展庙谟,直钩钓国又何如。假令身住西湖上,也是应供使宅鱼。”王即罢渔税。

放生池柱对:

天地一网罟,欲度众生谁解脱;

飞潜皆性命,但存此念即菩提。

【翻译】

宋朝时有块放生碑,立于宝石山下。那是宋真宗天禧四年(1020)时,王钦若奏请朝廷将西湖作为放生池,禁止百姓撒网捕鱼,故而杭州太守王随为此立碑。今日的放生池在湖心亭南面,池外有两道堤坝,红漆栏杆曲曲折折,长桥横跨,好似彩虹,堤上草木繁茂,更显清冷。古人所说的“三潭印月”,便是在这里。春天时,湖中游船多如野鸭水鸟一般,可是能来到此处观景的,却没有几个。这里佛寺形制极为精致,楼阁重叠,能使飞禽迷路,遮蔽日光,那寺中威仪肃整,各种法器之声一概皆无。只可恨这所谓的放生池反倒成了鱼儿的牢笼,池水涨腻,不能流动,那鱼儿多是鳍鳞残缺,头大尾细。想这些鱼儿若能说话,必然要申诉种种痛苦。若依常理,倒不如打开樊笼,放鱼儿重归涧壑之中,任其遨游,这才是顺其天性。怎奈那些僧人不听劝诫,很难解释得通。我早年曾去过云栖寺,见鸡鹅猪羊一类关在圈中,每日忍饥挨饿,拥挤在一处,坠入水中淹死的更是不计其数。我因向莲池大师再三劝说,他却也没有办法改变这等旧俗。后来看见兔鹿猴子一类也被禁锁,我便说:“鸡鸭猪羊,靠人喂养,至于兔鹿猴子一类,则该放归山林,它们都可自己觅食而活,为什么偏要紧锁起来,如囚犯一般?”莲池大师听完哈哈大笑,便将这些生灵都放了,任凭它们重归山间,此番情境真叫人心中倍感痛快!吴越王钱镠曾向西湖渔民收取捕鱼的税,名为“使宅鱼”。一天,罗隐入朝拜见吴越王,见墙壁上有磻溪垂钓图,吴越王便命他题诗。罗隐因题道:“吕望当年展庙谟,直钩钓国又何如。假令身住西湖上,也是应供使宅鱼。”吴越王见此,便停征渔税了。

【点评】

张岱文中所论放生之事,今人仍在为之。那些随意买来鱼苗,随地放生的所谓的善人,绝大多数都没有考虑过这些鱼儿真正需要的生态环境是怎样的。有时说是放生,却比杀生还可恶!只是,莲池大师亦有“未能免俗”之叹,可知并非世人无知,而是不能看破!

上一篇:湖心亭
下一篇:醉白楼
元芳,你怎么看?
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
Copyright © 2017-
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,请致邮箱:466698432@qq.com |鄂ICP备13017733号-10
幼学琼林

幼学琼林,又名幼学故事琼林,是明朝人程登吉所撰。程登吉字允升,是西昌人,也就是今天的江西新建。人们有这样一句评价:读了增广会说话,读了幼学走天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