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,时政清明,刑狱诉讼之事亦大大减少。平民百姓若是犯了法,便罚他往西湖种上几棵树;富贵人家若是想要赎罪,便叫他到西湖疏通几亩葑田。如此数年,西湖葑田尽数开拓,树木成荫。乐天公便常在玉莲亭旁,携妓登舟,游湖看山,寻花问柳,而杭州的百姓不忘乐天公之功德,为其塑像以祭奠。这玉莲亭临近湖岸,四周多种青莲,以象征乐...
昭庆寺从狮子峰、屯霞石发脉,乃是被风水家认作不生草木的火龙之地。庙宇初创于石晋元年,毁于吴越乾德五年。宋太宗太平兴国元年(976)时重建,设立戒坛。至宋真宗天禧年间才更名为昭庆寺,却不幸又遭焚毁。待明朝洪武至成化年间,昭庆寺被几番修缮而又几番焚毁,至明宪宗成化四年(1468)奉旨重建,由廉访杨继宗任监修。当时有一湖州富商前来应募,...
哇哇石在棋盘山上。昭庆寺的后面有一石池,深不可测,悬崖峭壁,横空而出,方圆约有三四亩,此地为空谷,语音相传,一声唤便有一声应,如小孩子的啼哭声。山上有棋盘石,耸立山顶,其下方乃是烈士祠,供奉的是朱跸、金胜、祝威等人,他们均是南宋时抵死抗金的壮士,因生前护卫百姓有功,故而能够至今得此祭祀。
大石佛寺的来源,据旧史所记,乃是秦始皇东游入海时,曾将舟船缆绳系于此大石上。后来又说,南宋时贾似道居于西湖中的葛岭,而皇宫大内在凤凰山上,相距二十余里。平日,贾似道每每听见早朝钟声便即刻入湖登船,也不用长篙船楫,只用巨大的锦缆绞动盘车,使得船如飞梭。这大佛头便是贾似道系缆绳之处。贾似道兵败被杀后,其后人刻铸了一座半身佛像...
宝石山高六十三丈,周回共十三里。钱武肃王时封为寿星宝石山,罗隐作文以记。宝石山的顶峰唤作宝峰,上有保叔塔,又叫宝所塔,其实就是传说中的保俶塔。宋太宗太平兴国元年(976),吴越王钱俶因南唐亡国而心有所惧,便与妻子孙氏、儿子钱惟浚、孙子钱承祐亲往东京,朝见宋皇,那时,钱俶担心自己会被强留在京城,便发愿造佛塔以保佑自身。钱俶自称...
玛瑙坡在保俶塔的西面,那里的碎石自有斑斓光泽,质若玛瑙,当地人采来镌刻图篆,以此谋生。晋朝时曾建玛瑙宝胜院,元朝末年被毁,明永乐时重建。有僧人芳洲雇人种翠竹而得清泉,故名仆夫泉。山顶有楼阁,凌空而起,最适宜远眺,俗称玛瑙山居。寺中有一大钟,钟口大小正合适,每逢敲钟,其声舒缓,远处可闻,钟上铸《莲经》七卷,《金刚经》三十二...
智果寺本是在孤山上的,乃钱武肃王所建。宋高宗绍兴年间,因修造四圣观,便将智果寺迁徙至大佛寺西面。当日,苏东坡被贬黄州时,来自於潜的僧人道潜,号参寥子,自吴越之地来访。苏东坡梦见与之赋诗,有“寒食清明都过了,石泉槐火一时新”的句子。七年后,苏东坡任杭州太守,道潜居于智果寺,有清泉从石缝中涌出。寒食节次日,苏东坡来访道潜,道...
宋朝时,西湖有两个三贤祠:一个在孤山竹阁上,供奉的三贤乃是白乐天、林和靖和苏东坡。另一个在龙井资圣院,供奉的则是赵阅道、僧人辨才和苏东坡。宋理宗宝庆年间,临安府尹袁韶将竹阁的三贤祠移至苏公堤,修建亭馆专门酿售官酒。当时有人题诗云:“和靖、东坡、白乐天,三人秋菊荐寒泉。而今满面生尘土,却与袁樵趁酒钱。”后根据陈继儒的笔记,...
西泠桥,又写作西陵。曾有人说,这里就是苏小小与心上人约定终生之处。后来,我得见方子公的诗,说道:“‘数声渔笛知何处,疑在西泠第一桥’中将‘陵’写作‘泠’,只怕将西泠认作苏小小的西陵是错的。”我却道:“那也不管,只要是‘西陵’就好。更何况,白居易断桥诗里也说‘柳色青藏苏小家’,这里距断桥不远,怎么就不能把西泠当作西陵的典故...
岳飞死后,狱卒隗顺背负起遗体,翻过城墙来至北山安葬。后来,朝廷悬赏求问岳飞所葬之地,隗顺之子便禀告了官府。当时重开棺椁,只见岳飞遗容宛若生时,便为其换上礼服重新收殓。隗顺其人,史书上并没有相关记载。今日岳飞家族能得享后人祭祀,名传千秋,皆是隗顺的功劳。太史公倪元璐说:“岳王祠,以泥塑岳忠武像,以铁铸秦桧、万俟
紫云洞在烟霞岭的右面。这里有嶙峋怪石,铺满苍翠草木,仿佛从空中劈裂而出,山顶层层峰峦,仿佛天然的广厦屋宇。贾似道曾命人在此凿石建成庵堂,刻观音大士像在上。两方大石相倚,正好做了大门,清风吹时,山谷空旷,久坐此地只觉寒栗。又有一水池从洞中突出,所蓄之水清澈明净,难测其底。洞下有一处叫懒云窝的地方,四面都是山峦,竹木掩映,有...
《太平广记》为北宋初年李昉等人奉宋太宗的旨意编纂的一部小说总集。它取材于汉代至宋初的纪实故事及道经、释藏等为主的杂著,属于类书,对后来的文学艺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