柳洲亭,南宋初年时为丰乐楼。当时,宋高宗将开封百姓迁居至杭州的嘉兴、湖州等郡县,这年恰好丰收,便营建此亭表示与民同乐。亭门左边是孙隆所建问水亭,高柳掩映着长堤,楼船画舫聚集在亭前,首尾相接。每日清晨,这些船便解缆出游,至傍晚时分又归来系缆。只听车马喧闹,仆从嘈杂,处处都是人声,吵闹不已。长堤往东的尽头乃是三义庙,过了小桥...
灵芝寺是武肃王钱镠旧时的御花园。因地产灵芝,便舍出此园作为佛寺。入宋朝后,寺宇规模逐渐扩大,形制宏伟,宋高宗、宋孝宗两朝共四次御驾来此。寺内有浮碧轩、依光堂等景致,是新登榜的进士题名之处。元朝末年,灵芝寺被毁。至明成祖永乐初年,僧人竺源重建。明神宗万历二十二年(1594)再度重修。我年少时到寺中看牡丹,枝干竟有一丈多高,花蕊鲜...
钱镠,临安石鉴乡人氏,生性勇猛,颇有谋略。壮年时钱镠仍旧地位卑微,以贩盐为生。至唐僖宗年间,钱镠平了浙江流寇王仙芝,抵御黄巢,铲除董昌,因战功累累而崭露头角。后梁太祖开平元年(907)时,朱温封钱镠为吴越王,有人劝钱镠拒受后梁的任命,钱镠笑道:“我难道会因此失去成为孙权的机会吗?”于是受朱温之命,将所辖之地改为临安县,军队改...
净慈寺是周世宗显德五年(958)时吴越王钱俶所建,当时叫作慧日永明院,特意迎请衢州道潜禅师来此主持。道潜曾意欲请求吴越王出钱铸造十八罗汉,但还未明说。一天夜里,吴越王忽然梦见十八个巨人跟随左右,次日,道潜恰好来请求,吴越王深感奇异,便答应了,这才有了罗汉堂。宋太祖建隆初年,延寿禅师遵从佛门宗旨,梳理各宗派教义,撰写出《宗镜录...
小蓬莱在雷峰塔右侧,原是宋孝宗时内侍甘升的园林。此处山峰奇特,状若行云,古木郁郁葱葱,宋理宗曾常亲临此处。园中有一株御爱松,乃是数百年的古物。园子自古便被称作“小蓬莱”,石头上有宋时刻下的“青云岩”“鳌峰”等字样。如今这里是黄贞父先生的读书之所,故而改名“寓林”,一方大石上题写了“奔云”二字。我以为“奔云”得此石情韵,却...
雷峰,乃是南屏山的支脉。山峦曲折照映,旧时名叫中峰,亦叫回峰。宋朝时有一个名叫雷就的人在此居住,故而又叫作雷峰。吴越王钱俶在此修建宝塔,最初拟建十三级,高有千尺,后财力不济,只建成七级宝塔,古时称作王妃塔。元朝末年塔身失火,仅存下塔心,而雷峰夕照也成为了西湖十景之一。 我曾见过李长蘅题于画作上的诗文,道是: ...
西湖的游船设计成楼阁形态,其实是副使包涵所先生所创。楼船分为大小三号:大号船专用作歌舞宴席,满载着歌童;次号船则用作文人雅聚,书画写生;小号船则用来携美眷,游湖山。涵所先生蓄养歌舞伎并非当作侍妾看待,乃是效仿石崇、宋祁的做法,常常令歌舞伎出来见客,命她们精心打扮,自庭前走过,婆娑摇曳,媚态百生,穿过柳林花径,欢笑取乐。而...
南高峰在西湖南北诸山之间,羊肠小道,盘旋曲折,松树竹林,密密葱葱,若没有穿草鞋布袜,借助手杖,只怕是不能行走的。南高峰顶端有一座塔,乃后晋高祖天福年间所建,宋徽宗崇宁年间、宋孝宗乾道年间两度重修,元末之时被毁。塔身原有七级,如今只存三级。登塔而四下眺望,则东面皆是平原,烟雾消散,红日高升,尽览湖中景色;南面俯瞰大江,波涛...
由太子湾向南,登山而上,有一座石屋岭。走过岭峰则有大仁禅寺,寺的左面便是烟霞石屋。石屋高敞明亮,延伸开竟有两丈六尺多宽,形制如同轩阁小榭,可以安排宴席。洞内四周雕刻着五百六十座罗汉像,洞底狭窄幽深,枝叶遮蔽,雾霭缭绕。旁边有蝙蝠洞,内中蝙蝠大如乌鸦一般,倒挂着彼此牵连,相互叼着尾巴。这蝙蝠粪便极臭,山间古庙的梁柱之上常常...
高丽寺本名慧因寺,后唐明宗天成二年(927)时,吴越钱武肃王所建。宋神宗宋元丰八年(1085),高丽国王之子僧统义天入朝纳贡,便请净源法师来教习贤首教。宋哲宗元祐二年(1087)时,义天将金字书写的三百部汉译本《华严经》送入寺中,施舍金银修建华严大阁藏塔专门用来供奉佛经。元祐四年(1089)时,义天又以祭奠净源法师为名,进贡两座金塔。杭州刺...
法相寺,俗称长耳相。乃是因为后唐时有僧人法真,相貌异常,耳朵长九寸,上端超过头顶,耳垂直到面颊处,外号长耳和尚。后唐明宗天成二年(927),法真从天台国清寒岩游方至此,钱武肃王以宾客之礼厚待,居住在法相院中。至北汉世宗乾祐四年(951)正月初六这日,法真无疾而终。当时,他坐于方丈之内,召集众弟子,沐浴更衣,趺跏而逝。法真的弟子们...
于坟,少保于谦之墓。于少保有再造朝廷之功,却含冤身死,受刑之日,阴霾漫天,道旁行人无不跺足悲叹。于夫人被流放山海关,梦见于少保对她说:“我虽身死但神魂不乱,唯独双目不见光明,如今借你眼中之光,以求被君王看见。”次日,夫人果然失明了。适逢紫禁城奉天门火灾,明英宗亲临视察,见于少保身影现于火光中。英宗怜悯其忠诚,便下旨召于夫...
风篁岭,多青葱竹林,风韵凄清。每每至此,便觉林壑幽深,不同于俗尘。流水淙淙,至龙井流下,一年四季不曾断绝。岭上旧时荒草茂密,至宋神宗元丰年间,僧人辨才辛苦整治,方才洁净,取名“风篁岭”。苏轼曾往龙井拜访辨才,辨才送客至岭上,旁人见了都惊呼:“这不是远公送客过虎溪吗!”辨才笑道:“杜甫曾有诗云:与子成二老,来往亦风流。”于...
西湖南山上下有两个龙井。山上的是老龙井,池水寒似碧玉,极为清冽,可惜被荒弃在草丛之间,路过之人没有过问的。此处多产茶,便成为了西湖南北两山的绝品。再往上乃是天门,可通往三天竺寺。向南是九溪,道路通往徐村,溪水流出钱塘江干。西面则是十八涧,道路通往月轮山,涧水流出六和塔下。龙井本名延恩衍庆寺,唐乾祐二年时,百姓们募捐结缘,...
神运石在龙井寺内,约有六尺高,形态怪异突兀,立于屋檐之下。周围有一架木香花,穿绕穿孔,姿态盘旋,如若龙蛇。明英宗正统十三年(1448),宦官李德驻守龙井寺。当时天气干旱,(李德)便命大力士掘井,竟挖到二十四块铁牌、一座玉佛、一锭金银,刻着大宋元丰的字样。后来又挖得此石,用了八十个人才抬了起来。石上刻有“神运”二字,一旁还有许多...
九溪在烟霞岭的西面,龙井山南面。溪水盘曲回环,曲折九道方才流出,故而称作九溪。此地道路崎岖,草木却分外秀丽,人迹罕至,四野空旷,幽深寂静,别是一番天地,而与寻常人间不同。九溪下有十八涧,此地涧壑深邃,即便是修行的僧侣,若非真个遗世独立,决断尘俗的人,也不能久居于此。按书中所记,山涧内还有李岩寺、宋阳和王梅花园、梅花径等古...
在众多历史演义小说中,《东周列国志》是继《三国演义》之后成就最高、影响最大的一部,由清人蔡元放在冯梦龙的《新列国志》基础上略加删改而成。该书讲..